寫景散文好句子
克制著的激情描畫
——祝勇《感受西湖》賞讀
歷來描寫西湖的名篇佳作是很多的。文以湖名,湖以文名,共同形成了燦爛的西湖文化。
但是正像祝勇在這篇《感受西湖》中說的那樣,當一個人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時,他一定會“覺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艷俗”,西湖的博大與深邃讓人覺得“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個靈魂”。
祝勇就這樣讓自己變成了風景中的一只鳥、一株樹,在靜靜地守望之時,真切地領(lǐng)悟到了凝望西湖遠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所帶來的內(nèi)心的震撼。
作者著力描畫的西湖其實是他心中的西湖。就像陶淵明的南山與梭羅的瓦爾頓湖。我們不敢說西湖是祝勇的,但祝勇描寫西湖一反常態(tài),采取了一種疏遠的姿態(tài),就像文章末尾所講的,“漫步湖堤揮灑思緒而不被書本里的辭章牽走,要讓西湖的波漾入你的心靈,融化它,然后你帶著已屬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離開?!惫湃苏f過,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但祝勇卻非常節(jié)制非常儉省地描畫著西湖,著力寫出了“在山與水排列組合而形成的令人驚嘆的自然之上”的西湖之美,讓讀者和他一起感受著西湖的博大與深邃。這樣的西湖,我們想,應(yīng)該算是祝勇的了。而其他詩文在寫西湖時則大都失之于明麗與清淺。
文章極其深邃地寫到了白居易、蘇東坡等巨匠消逝在歷史深處,而西湖則永遠是人類的精神家園,永遠以她的明澈的波蕩滌著人的心靈。作者不僅借文化昆侖般的歷史名人為西湖作映襯,同時又借古巴比倫著名的空中花園和古希臘克里特島曇花般輝煌一時的文明類比,寫出了西湖的永恒。時空上的大開大合,寫出了西湖在“杏花春雨江南”背景下的“駿馬秋風漠北”的雄奇與深沉。
這篇散文,透著哲思與靈氣,給人以一種清新酣暢的感覺。祝勇的散文中透出歷史與文化的積淀,卻不給人一種附著在文章外表的感覺。也就是說,祝勇散文中的歷史感與文化情愫是和他的文思、情思交織在一起的,細膩柔婉,蒼涼凝重,感情豐沛,但又明顯地帶著一種克制。文章中透出一種眷戀,一種對山川之美的眷戀,對歷史人文的眷戀。這篇足可代表祝勇山水小品的美文,它不像一些作家在賣弄淵博,更沒有故作姿態(tài)地玩弄深沉。在讀著祝勇的散文時,我和很多人一樣,同樣覺得他是五四時代作家的轉(zhuǎn)世。至少在讀他的《感受西湖》時,我由他而想起了俞平伯先生,想起了這位大師的散文集《燕知草》。
這是一種很高的評價了。同樣,祝勇的語言也是獨具特色的。祝勇是一個有著無窮潛質(zhì)的散文家,他的語言溫情而細膩,帶有一種高貴的氣質(zhì)。當我們在面對這篇作家二十二歲寫出的文章時,你肯定會覺得我的這種判斷至少現(xiàn)在看來是絕沒有錯的。
而如果我們再愿意和余秋雨、梁衡等散文作家作一番比較的話,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當余秋雨與梁衡從山水之中挖掘散文的題材時,祝勇早就得到了山水靈性的濡溉而寫出了很多很有影響的散文。只不過,祝勇和伍立楊、西飏等新銳派散文家更喜歡寂寞而已。這一點,我們還可與新生代或晚生代的小說家相比。新銳派的散文作家,明顯地帶著一種讓人覺得很有分量的內(nèi)斂。這種克制著的激情,我們認為,更適于寫出大美至美的散文。
附:感受西湖
祝勇
很早,便在描繪西湖的詩文中沉醉,便想變作那風景中的一只鳥、一株樹,靜靜地守望她。
站在西湖邊上,方覺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艷俗。因為那時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是啊,古往今來,誰能比得上西湖的博大與深邃呢?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個靈魂。
天地何時孕育出這般奇美的景觀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的所有關(guān)于美的東西都匯聚到這里。這時我不得不嘆服造化的神奇。遠望湖面,會使你產(chǎn)生遠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給內(nèi)心帶來的震撼。因為這絕不是一種平等的交流,不是在傾聽情人內(nèi)心的傾吐,而是在接受來自安琪兒圍就的圣殿中的聲音,那是一種慈愛的關(guān)照,是播灑于萬物之上溫暖心靈的陽光。
所以,我也決不敢去吻她。她圣靈般地完美,使我對這種美有了一種疏遠感。我只能被她所降伏、所感召,然后,虔誠地膜拜。
人們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便有無數(shù)靈魂紛紛在這里尋找精神家園。正如陶淵明有南山,梭羅有瓦爾頓湖,白居易蘇東坡也曾有過西湖。當然,他們不僅為后人留下了白堤蘇堤,也留下了“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水中央”一類的精神財富。這樣,在山與水排列組合形成的令人驚嘆的自然之上,西湖又多了一層文化的積淀。而且這種積淀一代代傳下來,綿延不絕。西湖自然要感謝白居易們,因為正是他們,使西湖又多了一層驕傲,她有資本蔑視那些諸如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和古希臘克里特島曇花般輝煌一時的文明了。
然而要知道,對于蘇東坡與白樂天這等統(tǒng)領(lǐng)時代的巨擘,西湖又曾慷慨地賦予他們多少藝術(shù)靈性啊。如今我也敢來造次,臉也不紅就寫起西湖來了。我知道以人類的胸懷,終究是無以包容西湖的深邃與博大的。自然的完美與偉大,正是人類的困頓與悲哀。白、蘇兩位巨匠如今也煙塵般消逝在歷史深處,他們同西湖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呢?
熱愛西湖的人們啊,你們一定要親自去看看西湖,漫步湖堤揮灑思緒而不被書本里的辭章牽走,要讓西湖的波漾入你的心靈,融化它,然后你帶著已屬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離開。
一九九○、十一、五
怎么寫景美文好
第一?? 提到寫作人們往往搬出許多套路來,殊不知寫作的大技巧就是觀察,觀察的愈精愈細,描寫的才能愈透徹。
第二?? 想寫好美景就要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使一切皆成情語。
第三??? 不要為寫景而寫景,如果你想描寫一朵花的清香美麗,即便描寫的在漂亮它也不過是一朵花而已。
第四?? 情感和思想表達就如鳥兒的雙翅,缺一不可。沒有思想的作品如無魂的僵尸,沒有情感灌注的作品如無靈的死人。好的作品就是理和情的完美圓融。
第五?? 我們寫景就是借助某一個客體,或名比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這個客體當中,從而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酣暢淋漓的呈現(xiàn)。
第六?? 寫景要學會提煉和概括,使作品具有一種內(nèi)張力,且要突入到描寫事物的深層次中去,進行深入的審美透視,來展現(xiàn)自我內(nèi)心情感的深邃境界。
第七?? 只有把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融于所要描寫的對象當中去,其文字才能達到“形象的厚度,意蘊的深度”這一最高境界。
第八?? 至于遣詞造句的功夫,只有“積之在平日,得之在俄頃”了。
古風寫景句子
清江一曲抱春流,長夏江春事事幽。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丈叫掠旰螅鞖馔韥砬?。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山光忽西落,池水漸東上。
如何寫好散文
謝邀:
立意要鮮明,
形散意不散。
圍繞中心寫,
可引經(jīng)據(jù)典。
詞語要華麗,
聯(lián)想要精選。
層次必分細,
語言務(wù)精簡。
以上是自己的寫散文心得,不當之處,請好友斧正。
初中生讀哪些散文有助于寫好文章
謝謝!看到“初中生讀哪些散文有助于寫好文章?”這樣一個問答題,猶豫了半天我都不敢動筆!確切的說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實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事,就我自己淺薄的學識與知識來說,我比初中生也強不到哪里去,對這樣一個指導性的答題又哪是我能夠承當?shù)昧说哪??一旦答題多失偏頗,豈不誤人子弟!此豈非罪莫大焉!但有感于“”的厚愛,那么我就簡單的談點自己粗淺的認知吧!
您問到說“初中生讀哪些散文有助于寫好文章?”那我就有話說了,難道為了“有助于寫好文章”非“讀哪些散文”不可嗎?當然多讀散文特別是名家散文,必好處多多。但之于“寫好文章”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作為一個初中生要想“寫好文章”,你必須要是一位“特喜語文”的人,這“特喜語文”其包涵的面是很廣的,就比如喜讀古典名著(古典小說、散文、詩詞歌賦等)、喜讀中外名家名作(獲獎小說、優(yōu)秀散文、現(xiàn)代詩歌等),喜用各類辭書辭典等。或許您(初中生)當時(短期)并不覺得有什么(收效),但若您長此一往不斷的堅持下去,把所讀的“東西消化”了,再加之您用心的去感悟生活,相信必“有助于(您)寫好文章”的,甚至于您的“文才”在不知覺間就流露了出來!或連自己也“大吃一驚”呢!
還是回到今天的正題吧,如果您非讓我推薦“初中生讀哪些散文有助于寫好文章?”的話,那我就推薦由“上海辭書出版社”所出版的《現(xiàn)代散文鑒賞辭典》一書。本書收錄了自五四新文化運動發(fā)生以來八十多年間的優(yōu)秀散文作品300余篇,其中也包括臺灣、香港、澳門作家的作品。有原文(也有節(jié)選)、有背景、有注釋、有賞析,其散文乃是智慧的結(jié)晶、哲理的升華、歷史的記錄。它更是一個民族擺脫了自然純樸狀態(tài)而進入更為自覺的人為的文明生活的一個顯著標志。不但如此,現(xiàn)代散文一方面從不同側(cè)面描繪出時代的風云,社會的動向,由此促成了體式的豐富多樣;另一方面又顯示出作者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從而釀成千姿百態(tài)的風格流派,潛心讀之必大有所得,受益匪淺?。。?/p>
好的,因著時間與生意上忙碌的原因只得就此匆匆擱筆,文中所述必多有謬誤,祈諸君賢達指教為盼!謝謝!謝謝您的閱讀!
你摘抄過哪些好句子
共有十句:
【第1句】:人們相互蔑視,又相互奉承,人們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別人,又各自匍匐在別人面前
【第2句】:怕無歸期,怕空歡喜,怕來者不是你
【第3句】: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
【第4句】: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奉陪到底
【第5句】:一直向西走,越過晨昏線,越過日界線,回到初識你的那一天
【第6句】:冗長的黑暗中,你是我唯一的光
【第7句】:縱然萬劫不復,縱然相思入骨。我仍待你眉眼如初,歲月如故
【第8句】:我用兩個靈魂對抗世界,一個向往,一個掙扎
【第9句】:我知道你最近很累,是那種看不見的,身體上的,精神上的,人際關(guān)系上的面對未來那種無力感
【第10句】:你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怎樣才能寫好散文?有何技巧呢
現(xiàn)代散文不同于古代散文。散文,顧名思義,就是比較隨意的文章。散文不同于詩詞歌賦,在今天也不同于小說傳記,不同于報告、總結(jié)、論文、學術(shù)著作等。散文之所以稱為散文,就在于它的“散”。大可信馬由韁,神馳萬里;小可一草一木,見微知著??梢约议L里短,油鹽醬醋;可以談古論今,家國情懷。
散文是心情,思想,感悟的翻譯官,也是人性,欲望,善惡的書記員 ,只要有感而發(fā),言之有物即可。一百字還是一萬字;一揮而就還是字斟句酌誰管得著呢?不要拘泥什么“龍頭、豹身、鳳尾”,什么“形散而神不散”,什么“三要素”、“四要素”的,跟你說這些條條框框的人多半自己也寫不出好散文的。
但是,如果想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那就不僅僅是情感發(fā)泄,想說就說那么簡單了。想言之有物,不作無病呻吟,就必須有生活閱歷,有獨到視角,有深邃情感,有特色語言。你必須博覽群書,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你必須歷盡滄桑,有豐富的生活閱歷。
真正的散文大家,盡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經(jīng)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人。我們只知道歸有光、朱自清、畢淑敏、林清玄、余秋雨這些大家們的散文像滋味無窮的盛宴,美不勝收的風景,縱橫捭闔,收放自如,振聾發(fā)聵,直達胸臆,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歷經(jīng)坎坷,學富五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寫散文沒有什么真正的技巧,唯一的技巧就是多學。
如何教孩子寫好寫景的作文
本人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在記敘文寫作中,孩子們最難掌握當是寫景作文,一來寫景作文最考查語言表達能力,語言不生動,景色則讀來索然無味;二來寫景作文也最考查寫作技巧,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加以剪裁的突出,那么就容易寫成“流水賬”。因此寫景作文也最考查學生的文筆和寫作能力。
那么如何教孩子寫好寫景作文呢?本人分別從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技巧來詳細解析一下。
一、熟悉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把眼前景通過多角度描摹給讀者以深刻細致、身臨其境的感受。
大家都知道寫人的描寫方法有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那么寫景呢?寫景雖然不能像寫人那樣,但是寫景的方法更多。
【第1句】:動靜結(jié)合
景物有動態(tài)也有靜態(tài),往往寫作時可以靜寫動,也可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相互襯托才能展現(xiàn)景物形態(tài)特點。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荷花時就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寫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態(tài)和動態(tài)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作者在這段話中,先靜觀每朵花的美,又寫“微風過處”荷香撲鼻,風姿無限的美。
學生在寫景作文時也要模仿這種寫法。比如寫春天的景色:
春天來了,小草早已偷偷從松軟的泥土中探出頭來,遠遠望去像給大地鋪上毛茸茸的綠毯,一些藍色的小花這兒一片那兒一片的點綴其間,更顯春意盎然了。迎春花急著把最燦爛輝煌的顏色穿在身上,仿佛正盛裝出席春天的舞會。微風拂過,青草野花的清香混著新翻泥土的氣味撲鼻而來,不禁讓人神清氣爽。
再如以動襯靜的方法如下:
鄉(xiāng)村的夜色真美啊,墨藍的天空上星羅棋布,它們那么大,那么亮,像寶石一樣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月亮像在水中洗過一樣,靜靜地散發(fā)著清幽柔和奶白色的清輝。遠處小河邊時不時傳來一兩聲蛙叫,路邊的草叢中各種不知名的蟲兒“吱吱呀呀”的,好像在合奏一首夜之交響樂——夜,鄉(xiāng)村的夜,那么靜謐,那么幽深,那么閑適,那么甜蜜……我坐在月光下闊大的院子里,聽著這樂曲,抬頭望著天,心兒都醉了。
【第2句】:虛實結(jié)合的寫景方法
在景物描寫中,很多名家都會由眼前景聯(lián)想想象到過去或未來的景,多是幻想想象之景。多用以表達作者美好的回憶和向往。
例如,朱自清的《春》: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這句話,前半句是眼前景,后半句是想象的景。
還有三年級經(jīng)典課文《荷花》中也在文章最后用了這樣的寫法: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這種寫法學生在寫景時如果能掌握則更能表現(xiàn)自己被眼前景所陶醉的情感,例如寫《大草原》結(jié)尾我們可以這樣寫:
躺在厚厚的軟綿綿的草地上,嗅著青草野花的芳香,望著湛藍湛藍高遠的天空,我多么希望變成這草原上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乘著草原上的風飛啊飛,把這到處翠色欲流的無邊無垠大草原看個遍看個夠。
【第3句】:運用修辭、運用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多角度細致具體生動的寫景法。
景物除了動靜虛實,還有很多角度,比如色彩,形態(tài)。時間不同,動靜不一,高低上下角度不同色彩、形態(tài)亦不同,要善于從各個角度細致生動的描寫。
例如,寫各色的花,紅得像火、粉的像霞、白如雪、黃如金。寫菊花有的像嬌羞的公主,半低著頭;有的像高傲的皇后,把盛大的花盤高高擎起;還有的像個胖娃娃,昂著圓圓胖胖的小臉……一個個姿態(tài)各異、美麗極了。
再如魯彥的《聽潮》中運用比喻、擬人和結(jié)合“五覺”多角度對景物進行細描:
二、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和詳略,做到寫景路線清晰,景物有詳有略,突出代表性特色的景物特點。
景物描寫的方法是從遣詞造句上把景物寫生動、具體、細致可感如身臨其境,而寫景的順序和詳略安排,是從謀篇布局上把握寫景的記敘文,讓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嚴謹,重點突出,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一般游記型寫景的文章都以清晰的路線及觀景過程中的所見所感為線索,而這個線索將貫穿全文,清晰的引領(lǐng)著讀者根據(jù)描寫的文字展開合理的想象,如果線索不明,那么順序就會被打亂,讓讀者一頭霧水,更別說身臨其境了,因此在寫游記型寫景文章時要有清晰的方位詞,無論移步換景還是定點觀景都要通過起承轉(zhuǎn)合的句子連接,使條理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例如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經(jīng)典課文力而為有序?qū)懢暗?,通過移步換景來略寫一路的美好風光,通過定點觀景來詳寫鳥的天堂。
有的則以時間順序來寫景,例如寫《我的校園》孩子們經(jīng)常會從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變幻上來描繪。
也有的抓住景物的幾個特點來分段描寫,例如朱自清的《春》分別寫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春風圖”“春種圖”等等,把春天景色的美好和希望描繪的淋漓盡致。
還有《秋天的雨》從秋天的顏色和秋天的味道兩方面來詳盡細致描?。?/p>
總之,寫景的作文一定要安排好寫作的順序,并構(gòu)思好哪些景物詳寫哪些景物略寫,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見到的景物全部寫一遍或者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沒有重點,那樣就寫成流水賬了。學習寫景的記敘文寫作中寫作順序和詳略安排相當關(guān)鍵。
三、寫景作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安排有技巧。
寫景的開頭要迅速扣住題目,“引”出要寫之景,不可寫與主題無關(guān)的內(nèi)容。第二段同樣要選好寫景的切入點,和題目切合迅速切入要寫之景,很多同學寫類似“暑假XX地一游”的寫景文章,經(jīng)常大段大段的寫開車或坐車路上的見聞,而真到了景點卻三言兩語草草結(jié)束了,這實則是“跑題”了。
例如寫《爬泰山》開頭一二段可以這樣“引”:真好,這個暑假我終于有幸去拜訪一下素有“五岳之首”的泰山了。一路上,火車急馳,而我的心早已飛到了泰山,想著它應(yīng)該有著怎樣的驚世美顏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蘊吸引著人們從皇家到平民一代又一代的頂禮膜拜呢?
三個小時后,泰山以連綿高聳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寫景文章的結(jié)尾重在“收”,要收束有力,重點總結(jié)全文,抒發(fā)作者觀景后激動的感情或深刻的感悟,或贊美、或感慨,使主題得以升華。
例如上文的《爬泰山》結(jié)尾可以這樣“收”:
我完全被這美妙的景色震撼了,眼前噴搏而出的陽光照耀下云蒸霞蔚、腳下云山霧海、叢山峻嶺、蒼松翠柏盡收眼底,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面對大自然如此的神奇美妙,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的詩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盡折腰”。
聽了本人的解析,相信大家對寫景作文有了清晰的認識了吧,那就趕緊運用這些方法練一練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