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出外面走走的名句
《鶴林玉露》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趙普再相,人言普山東人,所讀者止《論語》……太宗嘗以此語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這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著名典故,《論語》作為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主張的思想觀點,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絕無僅有,在今天,《論語》依然影響深遠(yuǎn)!
二十句《論語》經(jīng)典名句,請用心閱讀,為人處世,一生受用。
【第1句】: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2)。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xì)w于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
【第2句】: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么憂愁和恐懼呢?
【第3句】:主忠信,徙義,崇德也
以忠信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義,這就是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了
【第4句】: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居于官位不懈怠,執(zhí)行君令要忠實。
【第5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
【第6句】: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第7句】:放于利而行,多怨
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第8句】: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xué)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xué)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第9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第10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見到賢人,就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yīng)該自我反省
【第11句】: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啊
【第12句】: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說話要謹(jǐn)慎,而行動要敏捷
【第13句】: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
如果富貴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zhí)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第14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第15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第16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
【第17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第18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第19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zé)任重大,道路遙遠(yuǎn)
【第20句】: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人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經(jīng)典的意義在于,及時年代久遠(yuǎn),絕無褪色,《論語》便是如此,這二十句《論語》經(jīng)典名句,不妨收藏起來,細(xì)細(xì)咀嚼!
有的人喜歡用名人名句出聯(lián),對此你怎么看
謝悟空:?
大家對用名人名句出聯(lián)怎么看,是不是對先賢有失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