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文藝愛情語錄
作者:陳嫣婧
被讀者和文化市場所束縛的村上春樹自然有其可悲可嘆之處。他的保守,他的小心翼翼的平衡,使之只能不斷流連逡巡在最為熟悉,最便于掌控的文字世界里而難有突破。
《刺殺騎士團長》甫一出版,預料之中又引發(fā)大熱,距離村上春樹上一本正兒八經(jīng)的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2024年),時間又過去了四年。而依照村上的工作習慣,像《沒有女人的男人們》(2024年)這樣的短篇集子完成之后,必有一部分量夠足的大長篇問世。這些年來,如此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創(chuàng)作出版,銷量又能得到持續(xù)保證,作為職業(yè)作家的村上春樹似乎是在用自己的工作表達著一直頗為人稱道的日本傳統(tǒng)職人精神。而作為對其敬業(yè)執(zhí)著的回報,就許多資深粉絲而言,閱讀村上小說也確實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或理想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得不承認,作品質(zhì)量的穩(wěn)定是關(guān)鍵因素,就像人們總會選擇熟知的品牌反復消費一樣,精神上的消費也需要有足夠質(zhì)量保障的深受信賴的品牌。村上自然深知個中道理。雖然近年來他多少放棄了一貫深居簡出的固有習慣,開始接受更多采訪,參與更多活動,運作個人網(wǎng)站,時不時發(fā)些福利給關(guān)注他的人們,但文本作為維系作者與讀者之間穩(wěn)固關(guān)系的重要媒介,依然最能左右創(chuàng)作者完整的寫作意識。唯有作品才能最有力地制造并保持其特定的風格,形成其獨有的標簽。但隨著讀者閱讀習慣的逐漸養(yǎng)成,對作者期待和依賴心理的逐步加強,文本變得很難再為作者一人所掌控。作家原本強勢的創(chuàng)作欲望或多或少將被壓抑,而讀者的存在,或者說作家所預想的讀者對文本可能存在的期待和需求,則顯得越來越重要,這部新作也不能例外。所以,《刺殺騎士團長》與其說是村上本人寫就的,還不如說是在他與讀者長期穩(wěn)定的供求過程中被磨合出來的。作者,讀者,和他們身處的時代文化特征,共同決定了作品的特征。
持續(xù)增加的物質(zhì)舒適度
對現(xiàn)代生活物質(zhì)上的依戀一直是村上小說吸引人的重要部分,在他筆下,縱然是社會邊緣人也依然擁有足夠優(yōu)雅生活的物質(zhì)條件。事實上,他本人也更青睞這些似乎不用埋首于掙錢的辛苦就能過得不錯的“文藝男女”,一如他自己。甚至,為了讓他們看上去更文藝,更不食人間煙火,他能輕易地將他們的物質(zhì)來源抹去,好比本書男主角“我”,一出場就是個有一定存款,可以開著車一路旅行個把月的36歲男子。因為婚姻破裂,這趟療傷之旅落魄中帶著瀟灑的韻味:公路、露營裝備、商務(wù)旅館、低調(diào)輕便的日本車,憂傷在現(xiàn)代文明世界的包裹下平白生出溫暖和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恒溫,且契合普遍讀者的日常體溫,作者的“控溫”能力無疑是一流的。
然而,相比前期作品里被細心維持著的低調(diào)節(jié)制,這本新作中對奢華物質(zhì)的念叨還是過多了一些。如果說《海邊的卡夫卡》還停留在通過古老的圖書館、山上的小木屋、一場可以裸浴的大暴雨來營造一個比較單純的文藝氛圍,那么《刺殺騎士團長》里頻繁出現(xiàn)的豪宅、豪車和讓人頭暈目眩的美酒美食,實在讓人懷疑村上近年來的版稅是否又增加了不少。當然,不是說完全不能出現(xiàn)奢華的場面,在作家大多是閑散貴族的前幾個世紀,不奢華反而是不正常的。但村上筆下的奢華實在過于舒適妥帖,甚至讓人不可自拔地流連于奢華本身,而忘了描繪它們的語言的存在。
文學書寫,是一個語言與物質(zhì)角力的過程,一個不可見與可見相遇,沖撞,并最終勝出的過程。作為贏家,語言在作品中的主導地位是不可撼動的,絕不能成為自動退讓的怯弱失敗者甚至是卑躬屈膝的仆人。從這個意義上看,村上所竭力雕琢鋪陳的“免色”這一人物,近乎完全失敗:隱士,富豪,還是工于心計的商人,或?qū)ふ遗畠旱母赣H?除了看到滿身的標簽,人物本身的血肉幾乎如他的名字一般被生生褪了色。他似乎無所不能,又似乎一無所能,其套路很類似于當下時興的“仙俠傳”里的某些角色。不客氣地說,村上新作最讓筆者驚訝之處,即在于它有許多類型文學的特征,其中人物的物質(zhì)化傾向是最嚴重的。他們仿佛被平白賦予了一種權(quán)利,可以無限度地享用物質(zhì)文明的所有成果,他們真正是“物質(zhì)生活極大富裕”后的產(chǎn)物,被物質(zhì)塑造出來的擁有人的形體模樣的“物”。
更理想愜意的文藝居所
當然,村上不可能完全放棄“文藝”,他是掌控平衡狀態(tài)的高手。然而即便是“我”,一個被妻子拋棄的落魄畫家,仍無可避免地需要維持現(xiàn)代中產(chǎn)慣有的生活方式。除了喜愛古典音樂和歌劇,還做一手好菜,會煮咖啡。這些堅持了好多年的舊元素一直被作者不厭其煩地使用著,倒也無可無不可。稍有不同的是,村上顯然不再滿意讓這樣的人吊兒郎當?shù)鼗炀釉谀硞€大都市里,“城市隱居者”模式已不能再滿足這些人物的需要,而像少年卡夫卡那樣被掩藏在深山某個簡陋的小屋子里,可能更容易被人嫌棄吧。于是我們看到了一處甚是完美的現(xiàn)代文藝工作者的隱居所:絕佳的地理位置,簡潔的居所環(huán)境,廚衛(wèi)不少,屋室敞亮,前庭后院,樣樣俱全,自然還有一摞摞的黑膠唱片和功能完好的唱機。
請問這是建在山上的度假村嗎?我們是否應該為作者沒有墮落到把馬桶的牌子羅列出來而感謝上帝?在如此適宜的現(xiàn)代化居所里“拷問”人生,似乎就是此書的主題吧,雖然拷問行為本身在筆者看來更像是來來回回的瞎折騰,比如聽到莫名其妙的古鈴聲,鉆到洞里去體驗黑暗,還有被作為重點一再推出的“理念”和“隱喻”這兩個詞,作者在自己營造出來的真真假假之間隨意穿梭,還適度地帶了點懸疑色彩,將人與鬼,形與氣,虛與實,幻與真串成一鍋大雜燴,乍看面面俱到,實則卻如臨時搭建的帳篷缺乏牢固地基,一推就倒。最可怕的是——麻木。無論作者如何折騰,如何傾訴其大腦深處揮之不去的理念,這些語詞和段落都產(chǎn)生不了任何作用,全然沒有痛感。
按說要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生活和倫理危機,一如這小說想做到的,對村上來說并不具有多么難以企及的高度,事實上他已經(jīng)通過不少作品做了全面的呈現(xiàn),那么這部新作的意義究竟在哪里?他為什么要做這一次看起來非常失敗的嘗試呢?竊以為,他是在試圖搭建某一個“居所”,一個可以把現(xiàn)代人的文藝生活穩(wěn)妥地放進去的理想居所。它需要適當?shù)某林睾吞摕o,也需要適當?shù)膼芤夂褪娣T谶@樣一個地方,文藝這桀驁不馴的本性,要被妥帖地熨平,拉直,拍松,捂暖,然后安安靜靜地待在里面。文藝需要被一種全面的完美的舒適度規(guī)訓,一如這個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那樣,最后誰都不會失去什么,因為誰都是這樣小心翼翼地待著。這,就是平庸。
被讀者和文化市場所束縛的村上春樹自然有其可悲可嘆之處。他的保守,他的小心翼翼的平衡,使之只能不斷流連逡巡在最為熟悉,最便于掌控的文字世界里而難有突破。當然,筆者傾向于認為“突破”與否可能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類似于一種不太現(xiàn)實的苛求。因為作者本身不能輕易超越其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除非他從來就與之格格不入。對他者,對時代,對世界的態(tài)度決定了一個作家基本的創(chuàng)作格局。
村上是迎著時代的那一類作家,這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書寫之源,讀者和市場的需求對其固然能形成一定影響,但最終左右不了他基本的寫作態(tài)度。要知道任何一個文學場域的形成,都是作者、讀者及時代共同參與及謀劃的結(jié)果,至于村上陪跑“諾獎”之事,也只能說這是場域之間彼此排斥的結(jié)果,與作者自身能力并無太大關(guān)系。
來源:北京青年報
為什么看村上春樹的書顯得比較文藝
村上春樹的作品,內(nèi)容為東京大都市(城市)題材,語言風格比較小資情調(diào)。他的這種調(diào)調(diào),國內(nèi)文學界比較缺乏。所以,國內(nèi)許多文藝青年比較喜歡他,奉之為標桿。其實,也就是那么一回事。過于拔高,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讀完《天黑以后》,我只記得一個“三兄弟推石上山”的故事~
【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黎海濱(whlihaibin)
-
2024年12月20日,周三。
泡一杯太平猴魁,我利用午休時間,坐在窗前,曬著冬日的暖陽,一頁一頁地看完了村上春樹的小說《天黑以后》。
全書196頁文字,并不冗長。村上君用全知視覺(懸浮于空中的“視點”),講述了發(fā)生在冬日東京深夜11時到清晨6時的故事。長號吹奏手、女大學生、中國妓女、夜班猥瑣男、夜店經(jīng)理等各色人物依次登場,每個人懷揣著私密與孤獨,一一展現(xiàn)……
出版社吹噓說《天黑以后》是村上春樹邁向新小說的標志性杰作。我卻不敢恭維,也不以為然——因為我讀過之后,我只記得書中一個三兄弟推石上山的故事。
讀一本書,每個人有各自的內(nèi)心感覺,誰也沒法強迫誰叫好。你說是不是?
-
當然,那個三兄弟推石上山的故事,還是由我來摘錄、重講一遍吧!
“很久以前,年輕的兄弟三人出海打魚,遇上風暴在海上漂流了好多天,終于漂流到了一個無人居住的海島岸邊。那是個美麗的海島,生長著椰子樹之類,累累果實壓彎了枝頭,島中聳立著一座高山。”
“當天晚上,上帝出現(xiàn)在三兄弟夢里,告訴他們,在前面的海岸邊,你們會看到三個圓形的大石頭,你們每人推著一塊石頭,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石頭停下來的地方就是你們各自的安居之地。你們?nèi)サ牡胤皆礁撸吹降氖澜缇驮竭h。要去的地方,完全由你們自己決定。”
“按照上帝說的,兄弟三人在海岸邊找到了三塊大石頭,然后按照上帝教的推動那些石頭。石頭非常沉重,推動起來很費力,還得沿著坡道往上推,苦不堪言。最小的弟弟最先叫起苦來。‘哥哥,我就待在這兒了。這個離海近,還能捉到魚吃,活下去不成問題。至于世界么,看不到那么遠也沒有啥大不了。’”
“兩個哥哥繼續(xù)往前走,到了半山腰老二又叫起苦來。‘哥哥,我就待在這兒了。這兒結(jié)了這么多的水果,活下去不成問題。至于世界嘛,看不到那么遠也沒有啥大不了。’”
“老大仍然沿著坡道往上爬。路越來越窄,越來越險,但是他毫不氣餒。花了好幾月的時間,幾乎不吃不喝,終于把石頭推到了山頂上。他停下來眺望世界。此刻他比任何人看得都遠。那兒就是他的安居之所,連草也不生長,甚至鳥兒都不飛來。水呢,就只能靠舔舔冰和霜;食物呢,也只能靠啃啃青苔。但是他沒有后悔,因為他能眺望整個世界……”
“就這樣,在夏威夷那座海島的山頂上,至今仍然有一塊巨大的圓石孤零零地立著。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
“三兄弟推石上山”,是一個寓言故事。作者認為,這個故事含有兩點教訓:一個是人與人是各不相同的,哪怕是親兄弟。第二個是,想真正獲得什么知識,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是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推石上山是一種隱喻。它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各不相同,但是你追求的東西,都必須付出代價才能得到。往往站的最高的人,他也是最苦悶孤獨辛苦的人。但是,有很多的人,不辭勞苦,就是想看看推石上到最高山頂?shù)母杏X是怎樣的。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個個可以對號入座——你和我,誰不是寓言故事中的三兄弟之中的某一個呢?至于你是老三、老二還是老大,你自己心里清楚。
四十五歲才明白:人生有一種糾結(jié),就是總想爬上最高的山頂享受山頂?shù)娘L光,卻又不想付出辛苦推石那么高的代價……
噓,今天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家兄弟三個,我排行老三。
——————
以文會友,同悟人生。
歡迎朋友關(guān)注我的“中年人之家”頭條號。
謝謝!
上聯(lián)“鳥啼村上春樹”,下聯(lián)怎么對
出句:鳥啼村上春樹
對句:花開樋口一葉
(注釋:上聯(lián)字面意思是春天村里的樹丫上鳥兒歡鳴,一片生機,實則借用了日本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村上春樹的名字,考對下聯(lián)者對世界文學家的了解、運用。故本人的下聯(lián)也借用日本近代優(yōu)秀女作家樋口一葉的名字與之呼應,既從字面上勾勒出春天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鄉(xiāng)村美景,又讓讀者了解文化無國界,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必將流傳千古。
借此簡介上述兩位著名作家的情況:村上春樹,日本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見區(qū)。畢業(yè)于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nèi)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xiàn)象”。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diào)輕盈,少有日本戰(zhàn)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zhàn)后時期作家”,并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具有廣泛知名度。[2024年2月24日,村上春樹出版兩卷本長篇小說《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小說上卷命名為“念頭顯露篇”,下卷命名為“隱喻改變篇”。
樋口一葉 ,原名樋口夏子,生于1872年5月2日,逝于1896年11月23日 ,是十九世紀日本優(yōu)秀女作家、日本近代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早期開拓者之一。盡管她的文學生涯極為短暫,但她為日本文壇留下諸多深刻反映明治時期社會下層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被日本文壇稱為“明治紫式部”。她的頭像甚至被印在5000元面額的日元紙幣上,成為日本紙幣史上的第一位出現(xiàn)在正面的女性肖像人物。其代表作有《雪天》《琴聲》《暗櫻》等短篇小說。1894年12月到1896年1月,是樋口一葉創(chuàng)作生涯的巔峰,后世文學評論者稱之為“一葉的奇跡十四月”。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她寫出了《大年夜》《濁流》《青梅竹馬》《岔路》和《十三夜》等一系列佳作,一時轟動文壇。)
村上春樹的名句有哪些
【第1句】: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舞!舞!舞!》
【第2句】: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挪威的森林》
【第3句】: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第4句】: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將違背更多的原則。——《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么》
【第5句】:不會愛別人的人,不可能正確地愛自己。——《1Q84》
【第6句】: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陰影,有陰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沒有陰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沒有光明的陰影。——《1Q84》
【第7句】: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挪威的森林》
【第8句】: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
最后貼一段我最喜歡的,《挪威的森林》里渡邊和綠子的對話,感覺這段是寫愛情最美的句子:
“喂,你喜歡我嗎?”
“喜歡極了”
“喜歡到什么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子揚起臉,“什么春天的熊呀?”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只可愛的熊,渾身的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對你說到‘小姐,你好呀,跟我一起打滾好么?’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塊,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的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天。你說,棒不棒?”
“真是太棒了!”綠子笑的可甜了。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主人公渡邊與直子、綠子、玲子的情感糾葛,與年齡段有關(guān)!與日本人的愛情觀有關(guān)!與作者寫實有關(guān)!
寫的是人,寫的是人性。
用中國人的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真的很結(jié)合,更難處理。
我只想問:作者村上春樹有自己的經(jīng)歷嗎?有自己的影子嗎?盡管是小說。他能把理想與現(xiàn)實處理的完美無缺嗎?
我說,作家也難以做到。
你喜歡村上春樹的哪些句子
村上春樹的經(jīng)典名句很多,簡單的筆錄我喜歡的幾句,與大家分享。
1,活著就意味必須要做點什么,請好好努力。
2,不會忘記的永遠不會忘記,會忘記的留著也沒有用。
3,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么也長久不了。
4,剛剛好,看見你幸福的樣子,于是,幸福著你的幸福。
5,對于相愛的人來說,對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6,如若相愛,便攜手到老;
如若錯過,便護他安好。
7,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8,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東野圭吾與村上春樹你更喜歡哪個
說實話兩人并沒有什么可比性。。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大概就像雷德蒙 錢德勒和海明威之間的差距。東野圭吾會成為一個能在文壇留下印記的名作家,但到不了文豪的高度。然而村上自海邊的卡夫卡問世以來已經(jīng)連續(xù)11年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說實話,村上巔峰時期的兩部作品海邊的卡夫卡和奇鳥行狀錄無論是在文學性還是思想性上都是東野比不了的。好讀書的肯定都喜歡東野圭吾,他的作品也確實出色。但村上的書是給研究文學的人看的,他跟加繆,薩特,卡夫卡。。這些大部分人可能都沒聽說過的大文豪絕對處于相同的高度,只是他知名度更高罷了,畢竟二戰(zhàn)后日本文學旗手這個稱號不是白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