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說過對書的名言名句
讀書這件事,對我們來言,是一輩子的事情。對于名人來說也不例外。有很多的名人在讀書的同時,還總結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下面,霧平就與各位書友一起分享這些名言名句。
【第1句】: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這是顏真卿的《勸學》詩,意思是指勤奮讀書的人,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從而告誡年輕人,如果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再想著去讀書就晚了。
我們把這首詩放到現代的背景下去看,是有一定的可取性的。但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我們不鼓勵為了讀書熬夜熬得那么晚,但是也要去辛勤的付出才行。同樣,讀書這件事情,任何時間開始都不遲。
【第2句】: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這是莎士比亞曾說過的一句話。很形象地表達出了讀書對我們而言的重要性。嬰兒沒有營養,就無法長大成人,人類沒有營養,就無法進一步發展下去。
對于現代人而言,快節奏的職場生活占據了一天時間的大半。越是如此,我們越是需要營養品來補足我們的頭腦。讀書就好比在一點一點積累,終究會到達一個點爆發出來。而那個點,便是升職加薪的時刻了。
【第3句】:讀書的主旨在于排脫俗氣。——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他說,讀書與面孔漂亮沒有關系。因為讀書并不會改變你的容貌。所以說,讀書改變的是內在的東西,是一個人氣質的養成。有這么一句話:如今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帕斯卡爾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而讀書改變我們的正是內在的思想。
以上都是一些名人總結出來的心得體會,這里只節選了部分與各位書友分享。關于讀書,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沒有那么多的規則限制。哪怕只是為了讀起來開心,便一頭扎進書的海洋里去,這也是可取的。
我是霧平,歡迎各位書友分享你們自己的讀書觀點!
你身邊的人說出過哪些名言金句
1 拼一拼一定行,博一博一定贏
2 辛苦就對啦,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3 你努力掙錢的樣子雖然有些狼狽,但是你靠自己的樣子真的很美
有什么文學家說過關于寬恕別人的名言?你最同意哪一句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孔子家語》
古代名人偉人說過的話,到底是不是書上記載的那些文言文
謝邀回答問題。問:古代的名人偉人說過的話,是不是書上記載的文言文?
首先說一下文言文,由于文吏們或著書者們或立傳或著書,文法都采用文言文方式,是經過作者熟慮之后凝練而成的。
古代名人偉人平時說話雖然也用之乎者也,但并不象書中所記那么精練,可能某些話說得還很長,甚至有些啰嗦,但經過作者們的加工潤色以及概括精練之后才被記入史籍中的。
比如:皇宮內專門設有這樣的機抅和官吏,試想一下,如果把皇帝的原話一字不改記錄下來,肯定會有人因此而吃到“瓜落"旳。
再有,之后記以前偉人說過的話,離原話就更遠了,只要能掌握住中心意思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些記錄典籍必竟記載了歷史,還是需要我們認真去研讀學習的。
感謝您的閱讀。
聽過名人讀書的故事、成語和名言后,你有什么感慨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故事。
三國時期的東吳名將呂蒙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家境貧寒,母親帶著他和姐姐艱難度日。為了改變窮困的生活,呂蒙十五六歲就投身軍營,開始了戎馬生涯。
幾年下來,出生入死,驍勇剛猛的呂蒙升任橫野中郎將。呂蒙也如愿以償,心滿意足,雖然從小沒有讀過書,但是稟報軍情有師爺代筆,他也懶的讀書。
一天,吳王孫權急需要一份呂蒙防區的軍務報告,師爺恰巧回家奔喪,一時找不到會寫文章的人,呂蒙急的團團轉,最后只好自己親自騎馬,日夜趕到建業,當面向孫權匯報。孫權看到風塵仆仆的呂蒙還以為出了什么大事,知道了緣由又好氣又好笑,當場開導他說:“你現在身居要職,不但要打好仗還要讀好書,增長學問才行。”
呂蒙不以為然的說到:“軍務如此繁忙,哪里有時間讀書做學問?”
孫權說:“你有多忙?難道比我還忙?孔子說:‘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你年紀輕輕為什么不能上進?就說今天的事吧,如果你能寫文章,還用得著丟下防務,大老遠的親自跑來嗎?”
孫權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呂蒙,他離開建業時,搜集了《左傳》、《國語》、《史記》、《孫子兵法》等許多書,帶回了軍營。從此他把在戰場上的拼命勁用到了讀書上,只要一有空閑就讀書請教。幾年下來,呂蒙的才干大有長進。
一天作為大都督的魯肅來巡查呂蒙的防務,魯肅以為呂蒙不過是一介武夫,在酒宴上談天下事,沒有把呂蒙放在眼里。不料呂蒙談笑風生,旁征博引,提出了很多有用的計策。聽的魯肅目瞪口呆,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