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書懷名句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賞析】
這是杜甫五律中的名篇,充分體現出明胡應麟《詩藪·內編》所說“氣象嵬峨,規模宏遠,當其神來境詣,錯綜幻化,不可端倪”的藝術風貌,故歷來為論者稱誦。它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離成都沿長江東下,泛舟經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四川忠縣)的途中。
岸上細草繁滋,時有微風輕輕吹過,在寂靜的深夜,四周闃無人跡,只有我伴隨高高的桅桿,獨自停留在江邊,首聯以寫景起,“危檣”“夜舟”已緊扣題目,點出“旅夜”二字;中間的“獨”則兼融情、事,含蘊豐厚,既述明現在的客觀處境,又撫今溯昔,擁載多方面社會人生意義,曲曲體達了此刻特定的意緒心態。這年正月,杜甫因不慣官場污濁,辭去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職務,仍回草堂閑居,但四月間,舊友劍南節度使嚴武病死,他失去依靠,只得攜家離蜀;于旅途夜泊之際,觸景生情,萬念牽心,想到碌碌半生,抱負成虛話,始終難被人理解,未來的生活亦無著落,茫茫天地,將何以措身?不由得浮起深沉的失落感,心頭倍覺孤獨。
頷聯就題目繼續描敘,而仰觀俯察,境界更宕開一層。在廣袤的平野上,遙望天空的點點繁星,懸掛如垂;舟前江水奔瀉,波濤翻蕩,而明月倒影,恰似從其間涌出。這里的“垂”“闊”和“涌”“流”互為因果襯托,用字極精確,顯然是苦心錘琢提煉的結果,但卻渾然天成,絲毫沒有雕鑿之弊,確是大手筆,正符合“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的藝術精神。
要之,全詩的前四句著眼于“旅夜”景色,自近至遠,逐次推進,脈絡井然可尋;但又非直線勾連,而是回環呼應,相共渲染映照,十分細密周致。如首起即先寫草之“細”,原詫異于觀察力的銳利,待下面述及“星垂”“月涌”,方始悟到夜空清朗、光華澄澈,是以岸上纖毫畢現,一切皆歷歷目前。而后面的“流”字又直承“涌”,雖旨在表現“大江”的滔滔騰躍之勢,但也同時暗示這里炎夏盛水季節的特有現象,點出此次行期。
后四句轉過筆意,再從題目的“書懷”二字落墨,所關注的是自我人事內容,由昔至今,托興寓志,委曲蕩漾的文字間涵有無限喟慨。
頸聯不假景物風光的牽引襯映,純藉氣勢盤旋,盡吐胸間塊壘。“名豈文章著”?杜甫平生抱負高遠,素以經世濟國、再淳風俗為己任,但卻報效無門,以至半世零落,到了衣食難繼的地步,是以發之為詩,也不過寄情感懷,抒寫積郁而已,豈為求名聲顯赫?
“官應老病休”從表面看,只不過平平述說了辭職離開成都,舉家東下的事,此時他已經五十余歲,又罹肺疾,所以在節度參謀、工部員外郎任上僅半年多便不干了。然而再聯系其有關經歷,就明白實際上并非如此,一個“應”字透露出消息:肅宗至德二載(757),杜甫任左拾遺時,上疏救房琯,以直言獲罪,被拘送御史臺推問,幾遭不測,后出為華州司功參軍,終因生活窮困而棄官赴蜀,則知系諫諍論事罷“官”,決不是自己推托的“老病”,那么,偏偏要這樣說,在它的背后,該激蕩著多少憤懣不平,語氣又是多么冷峻!出句的“豈”字與對句的“應”字反射比映,一作疑問而意卻不以為然,暗示著現實的肯定,真是無可奈何;一則以表層現象的肯定來對照深層心理的否定,遂教那派倔強神態躍然展現,并直接貫注到尾聯。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雖然借物自況,改用譬擬比托的手法,但整個構思仍然連通共下,或者說是杜甫桀傲不馴的人格特征的形象化。是啊,辭官歸去,往時的榮辱皆付此江流,無須置論了,從今擺脫拘羈,寄身云水生涯,就像飄飄沙鷗,唯意之所適,任我逍遙于廣闊天地間,何處不是歸宿呢!這里景、情交融渾成,物我同體,卻仍結束到眼前風岸孤舟的本題上來,遙遙呼應開首的“旅夜”,可謂章法嚴密,筆力雄健而一毫不懈。又杜甫常喜以“鷗”自喻,如《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如《去蜀》:“萬事已黃發,殘生隨白鷗”這固然象征著水天空闊處絕塵遠泛的獨立精神,表示已完成心理對現實的平衡調節而升華到理想人生境界;但另一方面,顯然也包含有浮生無著、不得已轉徙江湖莫知歸依的身世飄零之嘆,情調是傷感低沉的,兩者交織紛紜,互生共發,具載復雜豐富的意義和深厚曲折的情味。
紀昀認為此詩“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經細細體察,便覺除了“荒荒油云,寥寥長風”(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雄渾》)的氣勢外,更有一種蒼涼悲慨的意緒浸潤于字里行間、潛行在意象深處,由之呈現出沉郁頓挫的格調,而這正是杜甫本色之所在。
怎樣欣賞《唐詩三百首》中的杜甫名篇《旅夜書懷》
五律,《旅夜書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是杜甫的五律名篇,全篇寫轉徙江湖時的一個月夜,詩人胸中意緒深沉凝重,寫出了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
細草微風岸,危墻獨夜舟。從江夜的近景寫起,細草,微風,江岸,船上高高的桅桿,停泊在夜里的孤舟。在江邊,微風吹拂著小草,有一條小船在黑夜中停泊。這是一個多么寂寞的一個境界。。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星空低垂,更顯平野廣闊。月隨大江涌動,更顯江河氣勢。這是寫遠景,雄渾闊大。。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會寫文章所以聲名著,人老多病就應該休官,這是反寫。有點名聲,不是因為文章好,是因為寫出了自己的失意,寂寞漂泊的真實。雖是人老多病,但更多的是被異己排擠。詩人本有至君堯舜使風俗淳的遠大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就算文章出名也不是自己的心愿。老病休官就更不是自已的心愿。。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到處飄零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之間的一只沙鷗孤零零,獨寂寞。。全詩從江夜近景寫到平野遠景,從外在處境到靈魂深境,通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充分表現了人的孤獨寂寞感和悲憤的情懷,是詩人人生際遇的真實寫照。
杜甫有哪些經典詩詞名句
謝謝!
杜工部的詩被稱為“史詩”,現存詩大概有1500篇左右,你要說每一首都是經典,也不現實。但是杜甫的確有很多經典的詩詞名句被我們所熟知。
小時候讀書時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如今離故土千里,腦子里便經常出現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的那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了。
下面和悅享詩文一起了解一下杜甫都有哪些詩詞名句流傳于世,為世人所愛吧: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夢李白二首?其二》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九首?其六》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其三》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不見》
不知大家還知道哪些杜甫有名的詩詞呢?歡迎留言交流。我是悅享詩文,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多多關注。
杜甫有哪些名句
謝邀回答
杜甫(712~770),生于河南鞏縣,字子美。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共寫多少詩詞不詳,傳留于世1500余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的詩歌思想內容豐富多彩,有熱愛祖國,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借史抒懷;思鄉懷人;詠物寄懷;描寫戰亂,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等。他的詩無論哪種類型,都各具特色,佳句名句連臺。下面將留傳于世的名句擇其一小部,供大家欣賞:
【第1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第2句】:窗含千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
【第3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書丞二十二韻。
【第4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第5句】:遙憐小兒女,不解憶長安。
《》月夜
【第6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春夜喜雨
【第7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第8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第9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第10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第11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第12句】: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旅夜抒懷
【第13句】: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言句
【第14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四首()其三
【第15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第16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第17句】: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化卿
【第18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第19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第20句】: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
如何理解杜甫的名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人生不相見,丑惡兩茫茫;水深底無望,隔山不見狼。
"動如參與商",彈劾奏一本。不參職不存,商者:商量辦,或者欲從商;商場如戰場,官商人氣旺。
杜甫被貶后寫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老杜一生沒當過什么大官,安史之亂以后唐肅宗任命其為左拾遺,后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同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根據所見所聞寫出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老街味道
這幾首都是古體詩,古體詩以賦為主,較少比興,沒有平仄對仗的要求。詩句質樸無華,記錄了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為,有無邊的痛苦也有一種潛藏的力量。
就說一句吧: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無家別》
真是詩家妙理,平淡道出,觸人心骨。
@老街味道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如何賦下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群笨蛋望藍天。
杜甫詩中的名句你知道哪些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籍貫襄陽,后遷居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與李白合稱“李杜”,因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就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流傳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詩中的名句擇要列舉如下:
【第1句】:《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第2句】:《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第3句】:《望岳·岱宗夫如何》:“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第4句】:《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5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第6句】:、《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第7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第8句】:《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第9句】:《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第10句】:《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11句】:《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第12句】:《贈花卿》:“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第13句】:《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第14句】:《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第15句】:《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第16句】:《贈衛八處士》: “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第17句】:《佳人》: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第18句】:《夢李白二首之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第19句】:《夢李白二首之二 》: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20:《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1:《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2:《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23:《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4:《前出塞九首·其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如果讓李白來寫杜甫的名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會寫成什么風格
【詩意江湖】謝邀!
該句原詩:《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第四句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大家都知道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而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們共同經歷了唐王朝由極盛到動亂的歷史。面對這個亂世,他們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和個人性格。
雖然經歷相同,但杜甫和李白的詩歌創作是有根本的去別的。
李杜創作的最根本區別,簡單講來,乃在于對待主客觀的不同態度,用王國維的話說,李白屬于“主觀詩人”,杜甫屬于“客觀詩人”,杜甫擅長客觀描寫,代表作是敘事詩,他的抒情詩也帶有客觀色彩;李白擅長自我抒情,絕大部分是抒情詩,他的敘事詩也帶有抒情色彩。
杜甫詩的社會內容是通過一幅真實的生動的社會生活圖畫直接呈現的。因而容易被人認識;
李白詩歌形象主要是詩人自己,而不是客觀的社會生活,因而他的社會內容不容易被人認識。
李白的詩想象獨到、恣意汪洋,難以模仿和學習,可說是內容溢出形式, 而杜甫有雄豪壯偉的氣勢,但在內容上更貼近現實,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為工整規矩。因有形式和內容上的規整,杜詩可成為效行的范本。
回歸本話題,如果讓李白寫杜甫的名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所描寫的花,【詩意江湖】原創作者蕭大俠站在李白的角度,穿越回去李白所經歷的歷史背景,表達李白所擅用的創作手法,李白可能會這樣寫:
花仙悄入夢,暗香醒微醺。
李白喜飲酒,持劍起舞,舉杯邀月,經過一夜的風流瀟灑,宿醉未醒。雨后的錦官城(成都),夢里花開,暗香陣陣飄入閣樓臥榻,李白還以為是花仙子進入了他的夢中。是的,他很驚喜,花仙子身上的香氣讓他沁入心脾。漸漸酒醒,環顧而不見。推窗尋覓,但見滿城花開,心生歡喜,原來花仙子一直都圍繞在自己身邊!詩仙配花仙,豈不妙哉!
喜歡【詩意江湖】的,請關注下噢!
你認為杜甫的傳世名言是什么
謝悟空!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他的詩被世人廣泛傳頌。
杜甫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他的許多作品反映當時人民的疾苦和政治動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揭露統治者的丑惡行徑如《賣炭翁》、《新安吏》、《石壕吏》等。
杜甫的傳世名言,我覺得有二篇詩里的名句可以說是傳世名言:
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
歡顏"。
杜甫同情黎民百姓,他的詩所貫串的是憂國憂民的主線,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作出犧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正是其中一首。詩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正是這種自我犧牲精神的體現。上面二句詩也成為了傳世名言。
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有詩史之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秋天萬物凋零,讓人無限傷感;而滾滾長江無休止的包容著盛衰、枯榮的歷史長流,不正是人類歷史的見證嗎?所以上面二句也可以說是傳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