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解釋(朱子治家格言節選金句)
《朱子治家格言》是清初朱柏廬所著。朱柏廬(1617~1688),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昆山(今屬江蘇)人,與歸有光、顧炎武為“昆山三賢”。他居鄉教授學生,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并進,躬行實踐。平生精神寧謐,嚴于律己,以禮自持。
【第1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釋義: 天快要亮的時候就起床,灑掃庭院,使院落內外保持整潔。天快要黑的時候就準備休息,關窗鎖門之事,一定要親自檢查。
【第2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釋義:人吃的每一粒米飯,應當想到它來之不易;人穿的每一件衣服,要時常想到它在制作時的艱難。
【第3句】: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釋義:自身日常的生活供養一定要節儉,宴請賓客要有節制,不要沉湎于逸樂之事。
【第4句】: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羞。
釋義: 家常器具樸實潔凈,瓦器勝過金玉器皿。飲食節省精細,園圃里種的蔬菜勝過貴重珍奇的食品。
【第5句】:居身務期質樸,訓子要有義方。
釋義: 做人一定要樸實淳厚,教育子女行事要遵守行為規范。
【第6句】: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釋義: 不可貪圖意外之財,不可過量飲酒。
【第7句】: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
釋義: 與挑擔子做生意的小販打交道,不要占便宜。
【第8句】: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見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釋義: 看見有錢有勢的人就露出諂媚表情的人,最可恥;遇到貧苦困厄的人就做出驕橫神態的人,最下賤。
【第9句】: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釋義: 給人以恩惠,不要自己總想著別人應來報答;接受恩惠的人不要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
【第10句】: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釋義: 性格古怪,自以為是的人,必會因常常做錯事而懊悔;頹廢懶惰,沉溺不悟,難以成家立業。
【第11句】: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
釋義: 輕聽別人發表言論,怎么知道不是他在讒毀攻訐別人呢?應該抑制住情緒反復考慮。因某件事情與別人發生爭執,怎么知道不是自己的過錯呢?應當平心靜氣地暗自思考。
【第12句】: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
釋義: 全家人相處得和睦融洽,雖然早飯接不上晚飯,也能享受到莫大得歡樂。
一、得恩莫忘,施惠勿記。
對別人做了好事不要記在心上,要把它忘掉;受了別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記在心,永不忘懷,要知恩圖報。
二、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余地:退路。不宜再往:不應該再接連去做。兩句告誡人們要知足,不可貪得無厭。
三、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臨渴掘井: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未雨綢繆: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四、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自奉:自身日常生活的供養。奉養自己,必須儉樸節約;宴請賓客,不可連續不斷。指對己待人都不可鋪張浪費。
五、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不要倚仗地位和權力欺侮逼迫那些無依無靠的可憐人;也不要為了貪圖口腹而肆意宰殺牲畜。
六、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譯文】 做好事只想讓別人知道,不是真想做好事;做壞事唯恐別人知道,那是做了大壞事。
七、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聽信婦人挑撥,而傷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個大丈夫呢?看重錢財,而薄待父母,不是為人子女的道理。
八、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義方:做人的正道。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不要貪不屬于你的財,不要喝過量的酒。
九、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譯文】: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累;恭敬自謙,虛心地與那些閱歷多而善于處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導或幫助。
十、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
釋義: 全家人相處得和睦融洽,雖然早飯接不上晚飯,也能享受到莫大得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