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地利猶太哲學家奧托·魏寧格(Otto Weininger)在23歲時出版了《性與性格》一書,這是他一生中唯一出版的書。 一百年來,《性與性格》一直在被研究和爭論。 人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意見不一,或舵拍案喝彩,或對它口誅筆伐。奧地利猶太哲學家奧托·溫寧格語錄:
【第1句】:對所愛的女人,男人的真正心理總是一種漠不關心。男人在愛女人的那一刻并不理解她,也不想去理解她,盡管理解是人類結合的唯一道德基礎。人無法去愛一個被他完全理解的人,因為他若完全理解了一個人,就必定會看清對方的不完美之處,那是人類個體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 【第2句】:邏輯卻是最高的標準,人可以用邏輯去檢驗自己的和他人的心理意念。兩個人討論任何事情的時候,其目的是得到概念,而不是概念的各種個別表述。 【第3句】:自稱懂得女人的男人,其本人就與女人非常相似。與男人氣的男人相比,女人氣的男人往往更懂得怎樣對待女人。 【第4句】:女人氣就是軟弱,而軟弱正是女人借以支配男人的手段,而“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卻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 【第5句】:能夠吸引其他女人或被其他女人吸引的女人,其本身就是半個男人。 【第6句】:一切美都是一種不斷更新的努力,它力求盡量體現價值的最高形式,其中包含著一種令人極為滿足的因素。面對美的時候,一切欲望、一切自我探索全都會消失。 【第7句】:幸福是一種完美的頂點,男人從不會產生這種感覺。但有些女人卻以為自己是完美的。 【第8句】:連續性的記憶可以征服時間,甚至是形成時間觀念的必要條件。 【第9句】:任何人都無法理自己,因為要理解自己,主體的認識活動和意志活動就必須成為主體的對象。 【第10句】:覬覦權力者,其意志必定會受到限制。 【第11句】:戀愛中的男人愛的只是他的自我。愛他渴望成為的那一切,他應當成為的那一切,也就是他最真實、最深刻、可被認知的本性,它擺脫了一切羈絆和必然限制,擺脫了人世間一切污點。他把自己的理想,即一種具備絕對價值的存在的理想,一種無法在自身找到的理想,投射到了另一個人身上。 【第12句】:偉大的藝術家們雖然已經看到了母愛的盲目性,卻寧愿對此保持沉默。 【第13句】:越是偉大,他就會越是無情,因為他要忠實于自己,這種情況當然是真的;而這樣一來,他就往往會使他在日常生活里接觸到的人們失望,那些人無法企及他的高翔,所以就想把雄鷹束縛在地面上。 【第14句】:人不可能進行純邏輯的思考,純邏輯的思考應當是神的一種特征。 【第15句】:對一個人表示不敬,其做法是不理睬他,而向一個人表示尊重,其做法就是和他友好相處。 【第16句】:偉大人物對自己最講道德,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他不允許將異己的觀點強加給自己,因為它們會大大地模糊他對自我的判斷。 【第17句】:男性的欲望是周期性的,女性的欲望是持續性的。 【第18句】:一個人自身的重要性,恰恰相當于他對一切事物的重視程度。 【第19句】:天才者的成就是永恒的,時間無法改變它。天才通過其作品確定了自己在地球上的不朽,因而三重地超越了時間。他融會一切的悟性和記憶,完全防止了其經驗化為烏有,而他的經驗中逝去的每個瞬間都能夠永遠存留。天才者的誕生不依賴時代,天才者的作品永遠不會死亡。 【第20句】:惟有能曲解事實的人才能撒謊,盡管這些人也可能具備高級的知識和意識。 【第21句】:人本身就是整體,所以不同于局部,而局部要依靠其他局部才能存在。 【第22句】:男人的天然氣質中有一種對嚴肅的重大事物的尊重感,而正是那些事物使他受到了別人的尊重。 【第23句】:記憶失效是生活中一切謬誤之源。因此,邏輯學和倫理學都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這兩個學科都研究如何促進真理,并且都服務于探求真理。 【第24句】:他便能夠在兩種生命中作出選擇:一種生命會隨著死亡而消失;而對另一種生命來說,死亡只不過是一個跳板。追求這種完美的、無時限的存在,這是男人內心最深處的意志,其中充滿了對不朽的渴望。 【第25句】:男人的真正本性是他永遠不會被教育所改變;相反,外部的影響卻能教會女人壓抑其自我的最典型特征,即她對性的真正價值的認識。 【第26句】:女人并不希望自己被看作主動的行為者。她需要一直徹底保持純粹的被動狀態——這才是她的女性素質。她需要在別人的意志下感覺到自己。 【第27句】:快樂本身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惟有當追求快樂的渴望戰勝了追求自身價值的渴望時,快樂才會使人墮落。 【第28句】:任何處于自由與奴役之間的過渡階段的人都不會幸福。 【第29句】:許多沒有子女的婚姻都是沒有愛情的婚姻。 【第30句】:天才者最痛苦,因為他能感受到每個人的痛苦;不過,他最痛苦卻正是由于他理解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