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勤奮儉樸的名言-經典名人名言
關于勤勞與儉樸的名人名言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意譯: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動,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儉而不吝,可矣。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意譯:人能做到既節儉又不吝嗇,就可以了。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集·訓儉示康》
意譯:有道德的人都是因為重視儉樸而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意譯: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儉則寡欲。
——[宋]司馬光《司馬溫公集·訓儉示康》
意譯:節儉就少欲望。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意譯:儉樸就能節約,節約就能使各種好事層出不窮,奢侈就會放縱,放縱就會使各種壞事接踵而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李商隱《李義山集·詠史》
意譯:縱觀歷史上的賢人、國家與家庭,都是因勤學儉樸而成功,因奢侈而失敗。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意譯: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儉則足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
——《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意譯:節儉可以使家用充足,節儉可以少向別人求借,節儉可以使家庭興旺,節儉可以使自身發展上進。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治家格言》
意譯:即使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半。
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
——[清]錢泳《履園叢話·安安先生》
意譯:只有節儉才可以維護幸福,也只有節儉才可以培養廉潔。
奢者富不足,儉者貧有余。
——[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意譯:奢侈的人雖富而常嫌不足,儉樸的人雖貧而常覺有余。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
意譯:人生勤勞,不去求索怎么會有收獲。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
意譯:富貴不是長出來的,而是勤勞得來的。
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
——《荀子·修身》
意譯:遇到勞苦的`事情就爭著去做,碰到享樂的事情就讓給別人。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尚書·大禹謨》
意譯: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清]《格言聯璧·從政》
意譯:勤奮能夠彌補笨拙,節儉可以養成廉潔。
君子以儉德避難。
——《周易·否》
意譯: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意譯:憂患操勞,偏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就會促使自己滅亡。
凡不能儉于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日錄里言》
意譯:自己不能儉樸的人,必定會非分地向別人索取。
習閑成懶,習懶成病。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意譯:習慣于清閑就是懶,習慣于懶就是毛病了。
仁以厚下,儉以足用。
——[北京]司馬光《資治通鑒》
意譯:對百姓仁愛之心,百姓就可以富足;以節儉辦事,財力就能充足。
凡言節用,非偶節一事便能有濟,當每事以節儉為意。
——《宋史·卷三四二·梁燾列傳》
意譯:講節儉費用,不是偶爾在一件事上節儉就能起到節儉的作用,應當每件事都要講究節儉。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北京]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意譯: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紳《憫農二首》之二
意譯:耘田在烈日當空的中午,汗珠滴在禾苗下的泥土;誰知盤中的米飯呵,一粒一粒都來自辛苦。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純仁列傳》
意譯: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儉以寡營可以立身,儉以善施可以濟人。
——《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意譯:節儉少去營求可以立身于世,節儉并合理地施惠可以救濟他人。
滯財之致貧,共害烈于侈靡。
——嚴復《原富》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薛弇《讀書錄》
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葉劍英《攻關》
我們平時說“勤學苦練”。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說:練功時,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
——蓋叫天《粉墨春秋》
積極勤奮地努力和不計成敗的灑脫是成功的雙翼。
——羅蘭《羅蘭小語》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勤勞儉樸的奶奶作文
我的家庭里有五個成員。做事細心的媽媽,不拘小節的爸爸,慈眉善目的爺爺和勤勞儉樸的奶奶。在我的眼里奶奶身上的美德最值得我們敬佩!
奶奶看起來50多歲的年紀,中等身材,經常穿著一件黑色的帶有仿鉆的毛衫。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笑容可掬。
每天早上5點,我還在夢境中時,奶奶就已經到客廳開始一天的忙碌了。
6點鐘一到,我就被廚房里傳來的鍋碗瓢盆“碰撞”聲吵醒了。我到廚房一看,依舊是奶奶忙碌的身影。
晚上吃飯時,桌上有一盤昨天的剩菜,我說:“這菜過了那么長時間都變味了,不香了,扔了吧!”奶奶在一旁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都是食物,都是用錢買來的,還沒壞怎么就不能吃?扔了怪可惜的。”說完把菜加到自己的碗里吃了起來。
奶奶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那幾件衣服,我讓她買件新的衣服,她卻說:“還能穿,別買了!”
奶奶是那么勤勞,那么樸實。每天早上,我依舊能聽到鍋鏟的撞擊聲,依舊能看到奶奶忙碌的背影,奶奶身上的美德依舊永遠影響著我!
關于儉樸的作文
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兩個字看似平常,卻不能等閑視之。小編收集了儉樸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儉樸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對魯濱遜感到無比驚嘆。
本書講述了魯濱遜在一次去非洲販賣黑奴的途中遇到大風暴,作為船上唯一的幸存者,他開始了孤島上長達15年的生活,在那里,他開墾土地,飼養家畜,利用自己的智慧生存下來了。
這是多么不可思議啊!讀完后,我不禁一再贊嘆,雖說是童話,但那完全有可能,靠自己的雙手生存下來,我突然想到了現在的生活……
像我們這一代孩子已經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難,,從不會感受到饑餓的恐懼,從來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憂無慮的生活,自然也不會感受到什么是貧窮、儉樸。
試著聯想一下,如果那個魯濱遜是我,被困在孤島中,怎么辦。我會去制造工具防御野獸嗎?我會堅強地活下去嗎?平常的生活都是用現成的,都是華麗的。真該好好反思一下現在的“奢侈”的生活。
現在的孩子都是依靠大人的,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從來都不知道用自己的雙手生存。正該尋找簡單的,質樸的生活,領悟一下人生真正的意義,不能以為多么好的生活條件才可以算滿足,才算最美的。其實,心靈上的富足才是最珍貴,最重要的。所以儉樸的生活一樣很美啊!
《魯濱遜漂流記》真的讓我看到很多,聯想到很多。如果真的來一次像魯濱遜這樣的經歷,我想,每個人都會珍惜現在,從那華麗而又奢侈的現實生活中走出來,真心地過著儉樸的生活,肯定會發現,這種簡單的生活已經足夠了,已經是最美的了……
第二篇:儉樸
儉樸,顧名思義,就是勤儉樸素。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兩個字看似平常,卻不能等閑視之。讓我們看看先輩們是怎樣來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儉樸”的意義吧。
北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司馬光一生秉承祖輩清白的家風,不喜歡奢侈浪費,倡導以儉樸為美。雖然他的家庭很富裕,但他仍是“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又帛。”說來同學們可能不信,他寫文章所用的稿紙竟然常常是用過的廢紙!司馬光使用時先用一層淡墨將原先的.字跡涂掉,晾干后再在上面寫字。
東晉人王恭,雖然擔任高官,生活卻非常簡樸。一次朋友來他家做客,臨走時,朋友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有不少竹席,便把王恭坐的一張新竹席給要走了。之后,王恭只好坐破草墊。朋友聞訊大驚失色,王恭笑著說:“你太不了解我了,我王恭平生就沒有多余的物品啊!”
開國元勛陳毅,身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全家人住在東南海的幾間普通平房里。他平時衣著樸素,除了必要的會議之外,夏天總是一身舊布衣,冬天是一身咖啡燈芯絨罩衣,袖口還打著補丁。受陳毅影響,陳毅一家都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
以上這三位都是高官,他們完全有條件“享受享受”。為什么他們依然“以儉素為美”呢?因為既然是高官,就應該給百姓們起帶頭作用。他們穿衣只是為了御寒而不是顯擺,吃飯只是為了充饑而不是炫富。我們當然也不能過分貪圖榮華富貴,“以儉立名,以侈自敗”。我們還小,現在養成了驕奢淫逸的壞習慣長大就改不了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儉樸的好習慣,向依靠父母財力亂花錢的敗家子說“不”。
第三篇:儉樸
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青春的衣裳已容不下一塊小小的補丁?又是什么時候起,我們精神的家園竟掛滿了那么多誘人的金蘋果?
奔忙于高樓狹縫間,裹挾于匆匆人流中,我們一路追尋,一路撿拾,竭盡心力填充著欲念的口袋。車來車往中,我們殫精竭慮地攫取,然后又無所顧忌地揮霍,一顆疲憊的心還沒有來得及回味創造和獲得的艱辛,虛榮的大手卻已在大把大把地拋灑原本來之不易的所得……
天地是何物?我向何處去?在一片蛙鳴般的鼓噪中,我們不經意地迷失了自己,也遺棄了一種叫“儉樸”的東西。
捕撈真的太艱難,節儉卻僅在一念間。如果說粗茶淡飯可以滋潤我們健康的體魄,我們又何必羨慕奢華宴席中的豪飲暴食?如果說以步代車可以及時抵達遠處的目標,我們又何必自我陶醉于揮手“打的”的那份闊綽?更何況,我們的靈魂是多么渴望到憋悶的酒店、促狹的小車外去感覺那自然的原始的風!
年輕時有太多的盲從。都說“瀟灑走一回”,然而瀟灑一回后,沒有艱辛的創造,“瀟灑”的步子又怎能邁得開?都說“貧窮的人是可恥的”,可撩起掩藏著我們蒼白容顏的紅蓋頭時,人群中又有多少腰纏萬貫的大款?
實際的情形是:叩問靈魂,我們力不從心,卻又卸不下根植于內心深處的虛榮;面對世俗,我們憤憤不不平,卻又頂不住金錢對于人格的擠壓。
崇富裕和華美,卻也實在不該摒棄節儉和樸素。其實,在我們的青春歲月里,清貧或許就是輝煌人生的必需和前奏,儉樸更是一筆聚沙成塔的財富。
一直忘不了一句頗為詩意又十分達觀的話:貧窮能聽到風聲也是好的。
洗去虛妄和浮華,生命自會顯出從容和本真。我們不再貧窮,屏息斂氣地聽聽風聲豈不會更好?
那風當是澄凈而又空靈的,就像我們稚嫩純潔的心靈。
勤勞儉樸的奶奶優秀作文(通用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勤勞儉樸的奶奶優秀作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勤勞儉樸的奶奶作文1
我的家庭里有五個成員。做事細心的媽媽,不拘小節的爸爸,慈眉善目的爺爺和勤勞儉樸的奶奶。在我的.眼里奶奶身上的美德最值得我們敬佩!
奶奶看起來50多歲的年紀,中等身材,經常穿著一件黑色的帶有仿鉆的毛衫。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笑容可掬。
每天早上5點,我還在夢境中時,奶奶就已經到客廳開始一天的忙碌了。
6點鐘一到,我就被廚房里傳來的鍋碗瓢盆“碰撞”聲吵醒了。我到廚房一看,依舊是奶奶忙碌的身影。
晚上吃飯時,桌上有一盤昨天的剩菜,我說:“這菜過了那么長時間都變味了,不香了,扔了吧!”奶奶在一旁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都是食物,都是用錢買來的,還沒壞怎么就不能吃?扔了怪可惜的。”說完把菜加到自己的碗里吃了起來。
奶奶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那幾件衣服,我讓她買件新的衣服,她卻說:“還能穿,別買了!”
奶奶是那么勤勞,那么樸實。每天早上,我依舊能聽到鍋鏟的撞擊聲,依舊能看到奶奶忙碌的背影,奶奶身上的美德依舊永遠影響著我!
勤勞儉樸的奶奶作文2
奶奶是一個勤勞能干的人,家里的活兒,奶奶都在干,什么洗碗、燒飯、洗衣服都她干,還天天一有空的時候就干干活、掙掙錢。再難的活兒,只要一到奶奶手中,就能化難為易。即使是別人不愿干的活兒,她也從不推辭。他就得做難度大的活兒雖然人累了一點,但能為家人服務。
奶奶早上五點鐘起床給大家燒飯、洗衣服。我們起來時桌上擺著香噴噴早餐。奶奶把一件件衣服、一條條褲子都曬了出來,中午的太陽火熱熱的曬在頭頂上暴曬,大家都在家里睡午覺,而奶奶呢,她把一條條被子拿出來曬好讓我們晚上睡好覺,把被套拿出來洗,奶奶的手已被溪水凍得通紅通紅的,家里的地,都是奶奶拖的、掃的,每當我來到客廳時,那兒的地干干凈凈的,一點垃圾都沒有,真是一塵不染啊!晚上奶奶給小弟弟洗洗澡,喂喂奶粉。
家里的活兒奶奶都忙得不可開家了,還跟爺爺到外地打工去了可以賺賺錢,過上好日子。
傍晚時,天上的余日映著天空別提多好看了,奶奶拿起斧頭上山砍柴去了,回來時已經很晚了,連忙放下柴,去燒飯了。
奶奶,以后你干活時,我一定幫著干,搶著干。不讓您太辛苦,太疲勞了。
勤勞儉樸的奶奶作文3
我身邊最勤勞得人是奶奶。爸爸媽媽下崗后,常年在上海打工。爺爺身體不好,奶奶就一個人挑起了照顧我和爺爺生活得重擔,可辛苦了!
奶奶每天5點鐘就起床,開始忙碌了。6點鐘喊我起床讀書,當我讀書時,奶奶就去做早餐,然后又去做其他家務。手頭得事沒做完,又盛飯給我吃。等我上學了,她又要去買菜……
去年,爺爺生病了,臥床不起。奶奶肩上得擔子就更重了,既要做家務,還要服侍生病得爺爺,給我輔導功課。奶奶每天忙進忙出,可是成天還是樂呵呵得,沒有一句怨言。
一天下午,我放學回家一看,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廚房里熱氣騰騰,散發著一股香氣,奶奶一定是在燉雞湯什么得給爺爺補身體吧。走進爺爺得房間,床頭柜上擺放著一盤水果,洗得晶瑩剔透。再走進陽臺,只見奶奶蹲在地上,彎著腰正在認真地、用力地擦地。要是爸爸媽媽不在外地工作多好啊,不然奶奶就不會這樣勞累呀!想到這里,我緊緊抱住個子矮矮、瘦小得奶奶,激動地說:“奶奶,您休息一會兒吧。今天得作業,我一定認真做好。”奶奶抬起頭,露出慈祥得笑容,向我點點頭,又繼續埋頭擦地了……
看,這就是我慈愛、勤勞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