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一種極為謙虛的學習態度的句子
【第1句】: 《論語》中闡述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的句子是什么
謙虛的學習態度的句子:
【第1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第2句】: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第3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
【第4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
【第5句】: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第2句】: 論語中表明學習態度的語句是
這個論語里面很多哈
【第1句】:關于學習的態度。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孔子贊揚的顏淵就有這種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其次,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孔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 世俗所累。同時,他還認為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于知難而進,“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針對冉求在學習問題上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的思想,孔子認為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你現在以能力不夠劃地自限,實際上是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在這里孔子勉勵冉求要知難而進,只有這樣才能得道。事實上孔子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
【第2句】:關于學習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最著名的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另外,孔子還非常重視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對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第3句】:虛心學習。
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虛心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孔子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也能體現哦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第3句】: 形容人“謙虛”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
【第2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3句】: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
【第4句】:若要精,人前聽。
【第5句】:喜歡吹噓的人猶如一面大鼓,響聲大腹中空。
【第6句】:謙虛之于事業和人生始終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第7句】:你站在山頂的時候,你的頭上還有星空。
【第8句】:轉益多師是汝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第9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第10句】: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第11句】: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
【第12句】: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第13句】:放蕩功不遂,滿盈身必災。
【第14句】: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第15句】:妄自尊大只不過是無知的假面具而已。
【第16句】:做點好事,待人要仁慈、寬厚;總之,用你的謙虛來避免厄運吧。
【第4句】: 形容謙遜的句子
為了徹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觀主義成分,我們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虛心。 -- 鄧拓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 毛澤東
我的座右銘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 徐悲鴻
鉆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 華羅庚
我要做的事,不過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種的莊稼而已。 -- 歌德
謙虛的學生珍視真理,不關心對自己個人的頌揚:不謙虛的學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個人得到的贊譽,對真理漠不關心。思想史上載明,謙虛幾乎總是和學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謙虛則成反比。 -- 普列漢諾夫
無論在什麼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 -- 巴甫洛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原
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 -- 簡文帝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 范曄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 魏徵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 宋濂
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 陳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 葛洪
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 —— 魏相
放蕩功不遂,滿盈身必災。 —— 張詠
虛已者進德之基。 —— 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