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做好細節的句子
【第1句】: 細節描寫的好段
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某些細小的舉止行動或對細微事物的描寫也有人把不為人注意的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視作細節描寫 。它著眼于細小,卻是刻畫人物形象、推動事件發展、烘托文章主題的重要手段,是優秀記敘文和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人說,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作用能超過一大篇籠統的敘述。這話是有道理的。生活總是由一個個平凡小事組成的,人們的性格大都體現細微末節之中,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觀察細節,寫活細節。
一、真實點——符合生活的邏輯。細節來自生活,細節描寫必須真實地表現生活。這個“真實”,不必是曾有的事實,但一定是會有的事實。有個同學寫身為漁民的父親出海打魚回來,急切地“蘸著海水磨刀”,準備為我煮魚湯喝。作者的本意是表現父親的深摯,但由于這個細節失真海水是咸的,刀上濺了它就會生銹 ,結果讓父愛也被大打折扣,甚至被人懷疑其真實性。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定要認真觀察生活。尊重客觀生活的實際,決不能憑空想象。這是恰當運用細節描寫的基礎。
二、獨特點——著眼人物的個性。細節描寫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思想服務的,因此要挑選那些最能表現主題和人物的細節,特別是屬于所寫人物獨有的細小動作。比如《約定》一文寫兒女們將已不能開口講話、行動非常困難的兩個老人攙扶著見面,作者沒有寫老人們互致問侯,沒有寫老人們熱情擁抱,沒有寫老人們促膝細談,因為這些細節常見于行動自如的人們,而不屬于風燭殘年的老者。文章寫道:“兒女們在不斷地、詳細地講述各自父親的病情近況。可兩位老人沒有說一句話,只是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見面到分手,就這么一直握著,久久地沒有分開。”“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這個極具個性化的細節,非常形象地表現了行動不便、說話困難的老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引發讀者的無限聯想和感慨。
三、仔細點——留下傳神的片斷。既然細節描寫于人物、于情節、于主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寫作上就不該輕描淡寫,而應該工筆細描,傳其神韻。這樣才能讓細節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用。以上述《一地白紙》中“蹲身撿紙”這個細節為例,作者不只是用“韓林忙把地上的白紙撿了起來”一句話一筆帶過,而是詳細展示了他“蹲下”、“撿”、“拍打吹拂”、“拉展”、“撿來撿去”的全過程,生動地再現了人物的行動,收到以小見大的良好效果。
【第2句】: 關于細節描寫的好句子
我自己文章里面的。
1:一張香檀圓木桌,一壺碧綠香茶,桌子旁邊一男一女對面而坐??諘绲姆块g多出這么兩個人來,也并不顯得窄小,反而平添了幾分暖色。細看此女,不是晴云還能是誰。
一頭如墨的黑發散在身后,紫色的蕾絲帶將一束小發懸在耳側,光滑白凈的臉頰,眉清目秀,長長的臉,尖尖的下巴像個白蓮花似的,恬靜的微笑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好似剛剛去了皮的荔枝。能夠穩坐暗香樓頭牌寶座這么多年,姿色果然非同一般。一雙烏黑的眼眸凝視著眼前的少年。
但凡美人應配英雄,卻見此男子長的倒是挺普通,約莫二十歲左右,厚薄適中的紅唇這時卻漾著令人目眩的笑容。外表看起來放蕩不拘,但眼里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看。一手檀木扇,另一手平端一杯香茶,時而低頭小泯幾口,時而與晴云說上幾句話,好不逍遙自在。
2:他們有著黑玫瑰一樣的皮膚,歷經艱辛而依舊堅定的眼神,鐵鏟,錘子一些工具靜置其旁。我看得呆住了,是啊,這風景就是像他們這樣的人創造的,為了完成一次這樣的風景,他們要遭受多少次來自烈日的炙烤呢,他們耗費了多少青春呢 他們是遠道而來的農民工,他們是這風景的創造者,他們也是時代的奠基者。也許他們沒有很遙遠的夢,只希望給家庭帶來未來,于是來到這他們陌生的城市,聞著這沉重的城市的氣息,做著他們那卑薄的工作。但是他們的存在,就是這座城市的根,沒有他們,這座城市的風景,高聳的大樓,艷麗的鬧市,蔥郁的綠化也就會轟然破碎。他們的心維系著家庭與國家,讓彼此心臟的跳動,激情而有力。
3:碧波粼粼的護城河,在春的細心裝扮下美不勝收,岸頭的楊柳散開一頭柔美的青絲,在微風中優美地梳理。陽光嬌羞地跌在她的肩頭,她含著,伸出慈愛的手臂將他抱下,擁入懷中,柔風又起,她披著一身春色,舞盡世間一切美的紛呈。
【第3句】: 關于細節描寫的好句子
春雨如絲、如霧、如煙、如潮。透著這縷縷蠶絲,世界的萬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寫意畫,忽隱忽現。
虎子才六歲,長得虎頭虎腦,一張白里透紅的臉上活像一只大蘋果,可逗人喜愛了。你看他小小的嘴巴,塌鼻梁,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咕嚕咕嚕地轉著,笑起來臉上一對深深的酒窩。
花叢中有幾只帶著紫色斑點的大蝴蝶,一會兒翩翩飄在空中,一會兒又豎起雙翅落在花上,簡直分不清是蝴蝶變成了花朵綴在枝頭,還是花朵生出翅膀飛了起來。
兩個大的眼窩里,藏著兩顆烏黑閃亮的珍珠,珍珠上的水越蘊越多,越蘊越飽,終于奪眶而出,流過她的面頰,就像露珠在荷花上滾動一樣。
烈日當空,道路兩旁,成熟的谷物熱得彎下腰,低著頭。蚱蜢多得像草葉,在小麥和黑麥地里,在岸邊的蘆葦叢中,發出微弱而嘈雜的鳴聲。
這只青蛙,兩只大眼睛,像兩顆晶瑩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可機靈了。青蛙一下水,就歡快地游起來。它的長蹼的后腿向后一劃,“唰”地一下,就竄出好遠,看上去真像個游泳健將。
終于,她挪動了腳步,走到了附近的一家小賣店前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才找出幾張被汗水浸濕了的紙幣,換回了平時兒子最愛喝的可樂,用自己的身影擋住陽光,不讓它烘烤冰涼的可樂。
玲玲不到兩歲,胖墩墩的。紅撲撲的小臉蛋上,有一雙水靈靈的眼鏡。小辮兒朝天翹著,粉紅色的發帶在頭上一顛一顛的,像兩只飛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愛的,是她那張伶俐的小嘴。
夢里,你依舊是坐在那間朝陽的房子里,背對著陽光,帶著老花鏡,倚在躺椅上,花白的頭發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出晶瑩的色澤。
那只青蛙兩條后腿一蹬,一縱身,敏捷地將后腿一蜷,跳起老高,舌頭一伸,就像吸塵器一樣把飛蟲吸住了。
奶奶直起身來,與爺爺四目相對的剎那,他們相視一笑。在無聲無息中傳遞著幸福。爺爺舉起一只手,輕輕理了理奶奶零亂的鬢絲,輕輕地說了聲“我走了”
你看他把頭深深地埋在胸前,臉一直紅到耳邊。從兩只眼睛里滾出的晶瑩透明的淚水,簡直就像兩汪小泉,不斷地向下滴落。眼睛都被他那一雙手揉得紅腫了。
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師公布出我的分數,我把頭輕輕地了下去,目光躲閃著,腦袋像過電影一樣過著媽媽知道分數后那生氣和失望的表情,可是,我還是讓她失望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媽媽,你不要生氣……
他胖乎乎的臉上,長著一對調皮的大眼睛,眼簾忽閃忽閃的,那兩顆像黑寶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轉,鬼點子就來了。在他那黝黑的臉上,不論是那鼓鼓的腮幫,還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翹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
睡覺的時候,外婆在我身邊躺下,身子微微顫抖,我緊緊的抱著她,用力嗅著她身上的熟悉的味道,外婆撫摸著我的后背,嘆了口氣。
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松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么安靜肅穆,綠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腳步是那么輕起輕落,大家的心中卻是那么的激動與思緒波涌。
七月盛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云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河里的水燙手,地里的土冒煙。
濃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揚起,長而微卷的睫毛下,有著一雙像朝露一樣清澈的眼睛,英挺的鼻梁,像玫瑰花瓣一樣粉嫩的嘴唇,還有白皙的皮膚……
我與奶奶慪氣,只披一件薄衣趴在涼涼的窗臺上。秋風拂著臉頰,秋雨洗著發梢,也滴滴潤濕了眼際。許久,從身后傳來陣陣低沉的咳嗽聲,我的心一陣抽搐,但沒有回頭,只是輕輕關上窗戶。我感覺,那里有一雙模糊的眼。
又一個學期開始了,我們班換了個新老師。她姓王,個子不高,身材瘦小,眼睛是單眼皮,烏黑的眼珠而又圓有大,初看好像沒什么特別,可是你仔細一瞧,?。⊥趵蠋煹难劬f話。
再沒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個山坡,都是蒼翠欲滴的濃綠,沒來得散盡的霧氣像淡雅絲綢,一縷縷地纏在它的腰間,陽光把每片葉子上的雨滴,都變成了五彩的珍珠。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睡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第4句】: 關于細節描寫的好詞好句 摘抄
這是獨處的妙處,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乍看像一團煙霧,極其鮮明地刻畫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臉,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一、精工細筆 描摹刻畫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運用美術筆法,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議論抒情 強化凸現 在細節描寫中配合使用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是加強凸現某些細節的重要表達方式,點一點頭,把手垂下,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p>
說罷。(《藤野先生》) (5)(掌柜)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長著許多樹,形成一座富士山,頓時就沒了氣。
如果將這段描寫,寫成“嚴監生伸出兩個指頭,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大侄子趕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通常不肯用平鋪直敘的方法簡單化的一掠而過,而是采用“曲筆”。例(2)通過“關”。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她們是蕩著小船;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繪形繪色的手法,舉得很慢很慢,像是在舉一件十分沉重的東西,一點一點的,一點一點的,等到舉過頭頂。
(《挺進報》) 例(1)中的孔乙己“額上的青筋”本在皮膚之下,還有看采蓮的人。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善良、迂腐和無法擺脫廉恥的懊惱。
如,而楊柳最多,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含蓄地說明了孔乙己悲慘命運的必然性,留給讀者無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間!”(《孔乙己》) 例(4)中把“清國留學生”的辮子“高高聳起”,夸大比擬為“富士山”。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沒精打彩的,遷延顧步;夏始 春余。例(5)中四次反復“還欠十九個錢”。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就輕輕地關上燈,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不放心;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有漏著一兩點路燈光。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拖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記念。眾人看嚴監生時、“拉”。
如,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如《儒林外史》中對嚴監生臨死前的描寫: (3)嚴監生喉嚨例痰響得一進一出、“掛”等系列動詞及前面的修飾語,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地搖了幾搖。
三:“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高高低低都是樹,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以增強表達效果,不斷設置懸念,映襯夸張,形象突出,凸現了他們的庸俗丑態。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恢辉谛÷芬慌裕o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主席也舉起手來,舉起他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掌柜取下粉板說,蕩舟心許:鹢首徐回!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兩莖燈草,走上前道:“老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總不得斷氣。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睡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著眼淚,拉上門窗,隨手拿起準備好的掃帚、干練以及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
二、曲筆懸念 烘托映襯 在寫作高手的筆下,對于典型細節。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他就斷氣了。
二侄子走上前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哪里!”……到了年關,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表現了他沉著、鎮定!”……掌柜野伸出頭來,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帶上門出去,小心地掛在窗臺下面的釘子上,還欠十九個錢呢。這真是有趣的事。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細膩入微,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他內心的羞愧。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蓊蓊郁郁的,不易被人看出;“條條綻。
【第5句】: 關于細節描寫的好詞好句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睡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有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鹢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 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一、精工細筆 描摹刻畫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運用美術筆法,精工細筆,描畫出事物的細部相貌和事件的細微進程。
這是細節描寫最常用的方法。如: (1)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孔乙己》) (2)他立即明白了,就輕輕地關上燈,拉上門窗,隨手拿起準備好的掃帚,小心地掛在窗臺下面的釘子上。
(《挺進報》) 例(1)中的孔乙己“額上的青筋”本在皮膚之下,不易被人看出;“條條綻出”,細膩入微,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他內心的羞愧、善良、迂腐和無法擺脫廉恥的懊惱。例(2)通過“關”、“拉”、“拿”、“掛”等系列動詞及前面的修飾語,描摹出陳然同志在得知即將被捕的緊急關頭給革命同志發出暗號的細微過程,表現了他沉著、鎮定、干練以及對革命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
二、曲筆懸念 烘托映襯 在寫作高手的筆下,對于典型細節,通常不肯用平鋪直敘的方法簡單化的一掠而過,而是采用“曲筆”,不斷設置懸念,映襯夸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儒林外史》中對嚴監生臨死前的描寫: (3)嚴監生喉嚨例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到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出兩個指頭。
大侄子趕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得溜圓,把頭又狠狠地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拖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兩位舅爺不在眼前,故此記念。”
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著眼淚,走上前道:“老爺,別人都說的。
【第6句】: 細節描寫的好段
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某些細小的舉止行動或對細微事物的描寫?也有人把不為人注意的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視作細節描寫 。它著眼于細小,卻是刻畫人物形象、推動事件發展、烘托文章主題的重要手段,是優秀記敘文和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人說,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作用能超過一大篇籠統的敘述。這話是有道理的。生活總是由一個個平凡小事組成的,人們的性格大都體現細微末節之中,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觀察細節,寫活細節。
一、真實點——符合生活的邏輯。細節來自生活,細節描寫必須真實地表現生活。這個“真實”,不必是曾有的事實,但一定是會有的事實。有個同學寫身為漁民的父親出海打魚回來,急切地“蘸著海水磨刀”,準備為我煮魚湯喝。作者的本意是表現父親的深摯,但由于這個細節失真?海水是咸的,刀上濺了它就會生銹 ,結果讓父愛也被大打折扣,甚至被人懷疑其真實性。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定要認真觀察生活。尊重客觀生活的實際,決不能憑空想象。這是恰當運用細節描寫的基礎。
二、獨特點——著眼人物的個性。細節描寫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主題思想服務的,因此要挑選那些最能表現主題和人物的細節,特別是屬于所寫人物獨有的細小動作。比如《約定》一文寫兒女們將已不能開口講話、行動非常困難的兩個老人攙扶著見面,作者沒有寫老人們互致問侯,沒有寫老人們熱情擁抱,沒有寫老人們促膝細談,因為這些細節常見于行動自如的人們,而不屬于風燭殘年的老者。文章寫道:“兒女們在不斷地、詳細地講述各自父親的病情近況??蓛晌焕先藳]有說一句話,只是四只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見面到分手,就這么一直握著,久久地沒有分開?!薄八闹皇志o緊地握在一起”,這個極具個性化的細節,非常形象地表現了行動不便、說話困難的老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引發讀者的無限聯想和感慨。
三、仔細點——留下傳神的片斷。既然細節描寫于人物、于情節、于主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寫作上就不該輕描淡寫,而應該工筆細描,傳其神韻。這樣才能讓細節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用。以上述《一地白紙》中“蹲身撿紙”這個細節為例,作者不只是用“韓林忙把地上的白紙撿了起來”一句話一筆帶過,而是詳細展示了他“蹲下”、“撿”、“拍打吹拂”、“拉展”、“撿來撿去”的全過程,生動地再現了人物的行動,收到以小見大的良好效果。
【第7句】: 細節描寫的段落
例一、
細節是放學回家后母親的一聲問寒問暖,細節是做完作業后父親的一句早點睡覺,細節是講完題后老師詢問你是否懂得的眼神,細節是生病后朋友遞來的一絲不茍的筆記。細節很小,卻讓人持久地感動。
我們都只是平凡人,有時甚至只能算是庸碌。生活是由雞毛蒜皮的瑣碎所串聯的,沒有八點檔肥皂劇中的戲那樣煽情,卻有比電視劇更加真實,更感人的細節。
孟郊寫下了“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細節,讓無數游子為之落淚;王維寫下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細節,讓無數行人為之嗟嘆;蘇軾寫下了“小軒窗,正梳妝”的細節,讓天下有情人為之唏噓。只是細節,又不止是細節,它包括了細節本身背后的深深情感。
常常感動于倫勃朗的《猶太新娘》,穿著美麗衣飾的夫婦,有著沉郁內斂的表情,暗色的背景下,兩個人相依偎著,沒有對望的雙眼,沒有起伏的情節,只有相握的手,仿佛是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攫住了畫家的心,讓它留在畫布,即使是幾百年后,依然默默相依,此情不渝。
而對觀者來說,無論多么華麗的衣服都掩不住的,是他們的深情,是相濡以沫共同走過的,和還將要走下去的人生歷程,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諾言。這是一個多么淡然而又有深情的細節。
同樣的深情也常在生活之中,其中有母親為父親端上的一杯熱茶,織就的一件毛衣;有父親為母親充好的一個熱水袋,倒好的一盆洗臉水;也有他們幫我準備的一日三餐,和我替他們輕輕的捶背。
我們不能希求生活變得如何偉大,我們只求把細節做得更好。“一句話,一生情”,歌詞有時就這么輕易道破了生活的真相。真正的溫情,只在細節中默默傳遞;真正愛你的人,也只在細節中表達關愛。一如母親、父親、老師、朋友、愛人。
例二、
人們說,短暫如朝露,在陽光灑散之際轉瞬而逝;永恒如太陽,日復一日地東升西落。萬物生靈的全過程,對于擁有無窮力量的造物主而言,只是宇宙的一瞬間罷了。
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流淌,并努力使它變慢乃至停滯——可誰又能做得到呢?可憐的人啊,去哪里尋找那一棵樹,把短暫的自己定格為歷史之鏈上的永恒存在?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它就是細節。
細節是構成金字塔的一塊塊方石,是鋪就鐵路時自甘居下的一條條枕木。我們只有關注細節,把握細節,演繹細節,才能把握人生和命運。徐虎的每一次上門服務,從個體上看都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正是這無數個細節成就了他的光輝形象,使他為人們所敬愛。
愛因斯坦的天才造就了相對論,這無人否認。但當人們翻開他的手稿時,發現那兒并沒有復雜的微積分,沒有精致的三段論,只有幾萬次看似普通的計算、推理和證明。每一次的計算、推理或證明本身很微小,但正是這些微小的細節促成了人類科學史上的一次突破和飛躍。沒有細節哪來成功,失去了細節就別想得到永恒。
有人說,細節只是事物演變過程中的一個片斷,這是事實。但即使如此,誰又能否認細節的意義呢?一件事、一樣物之所以給人美感,能脫離構成它的任一細節嗎?
車爾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美即生活。也就是說,美是由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構成的,細節是美的源泉?!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蓖蹙S的詩,每一句都只是對景物的普通描繪,無論哪句算不上名句。但幾句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詩中有畫,詩禪相融,情景交織的境界。
正是有了曹雪芹的嘔心瀝血、精雕細琢,才有了不朽的《紅樓夢》。如果沒有他的匠心獨具,通過無數細節展現人物個性,賈寶玉、林妹妹的形象怎么能如此深入我們的內心呢?
細節是美的源泉,讓一木一石現出光彩;細節是時間的圣使,使飄逝的化為永恒。朋友們,讓我們抓住人生的每個細節,讓生命呈現出應有的光彩!
【第8句】: 描寫人物細節的好句好段
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頭短發像罩上一層白霜,一雙大眼已深深陷進眼窩,嘴里的牙幾乎全脫落了,一雙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皺紋縱橫交錯,刻記著七十年來的千辛萬苦。但她仍然精神瞿鑠,滿臉紅光。
那個學生,一邊揉著自己的中指,一邊看著陳老師的手,只見那兩只手確實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頭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頭都伸不直,里外都是繭皮,圓圓的指頭肚兒都像半個蠶繭上安了個指甲,整個看起來總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
媽媽不會打扮,不會跳舞,可她有一雙巧手。媽**手纖巧、靈活,那白凈、細柔的手指更顯眼。媽媽織起毛衣來,那手指活動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繚亂,不大會兒,就織起了一大片。
我有一雙普通的手。手掌有點兒圓,軟綿綿的,上面橫豎交錯著幾條彎彎曲曲的手紋。指頭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手指伸直的時候稍微有點彎,像一把拉不開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兒中間凸了出來,指頭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著一片粉紅色的指甲。
我媽媽是個眼科醫生,她和所有的媽媽一樣,有一雙普通的手。這雙手不曾于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也不曾創造過什么了不起的奇跡,但這雙手整天忙碌不停,當人們進入夢鄉時,這雙手還沒停止工作。
誰都有一雙手。工人有一雙強壯的手,演員有一雙柔軟的手—一我奶奶呢,卻有一雙長滿老繭而又閑不住的手。多少個日日夜夜,她那雙閑不住的手,為我們這個家庭帶來了幸福和歡樂,使我們家里經常干干凈凈,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這雙手,多少次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