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魯迅的句子
【第1句】: 形容魯迅的句子
先說說魯迅的優點:
一、魯迅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
魯迅的勤奮,我想不用我細說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在魯迅的散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魯迅講過關于上學遲到的故事,后來他在桌子上刻了個“早”字,當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銘。
魯迅寫作的勤奮也是出了名的。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點燃一支煙便又來了工作激情。
二、魯迅是一個性格非常剛強的人
小時候的魯迅就十分的要強,事事總想走在別人的前面。魯迅成年后,他的性格變得更加剛強,從他的文章中,從他面對敵人的迫害不懼怕中,從他與批評他的人的針鋒相對中,我們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在魯迅病重期間,他寫個一篇關于自己身后事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說,“讓他們記恨去,我一個都不原諒!”這句話就是魯迅剛強性格的絕好體現。
三、魯迅是一個正義的、富有民族氣節的、憂國憂民的人
魯迅的一生是處在亂世中的一生,國家的動蕩,民族的敗落。深深的影響著魯迅。為了追尋人生的價值,魯迅到日本去留學,民族的恥辱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他決定棄醫從文,也許是上天注定,也許是性格使然。從文的魯迅找到了改變人們靈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華和思想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棄醫從文,魯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在他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無論是《阿Q正傳》還是《祝?!?、還是《傷逝》無不充滿了對普通勞苦大眾的愛與關懷。
試問,如果一個寫作者,心中沒有愛與關懷,沒有對勞苦大眾的一種赤誠的心。又怎么能夠寫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
四、魯迅是一個寂寞的、孤獨的、哀傷的、富有才情的文人
魯迅的故鄉是在紹興,自古以來,紹興就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赡苁呛徒系沫h境有關系吧。
這里的文人多情敏感、才思敏捷。魯迅在紹興魯鎮,那里的文化氣息也十分的濃厚。魯迅從小就在這里生活,自然耳濡目染,身上的文人氣質不招自來。
在魯迅的《故鄉》中,我能時時刻刻感受到一個失意憂傷的文人的存在。作者說要找一種全新的生活,要走一條沒有路的路。這是多么憂傷的希冀??!
魯迅的寂寞、孤獨、哀傷、在他的散文、雜文中都有充分的體現。
五、魯迅是一個甘于清貧、不貪圖榮華富貴的有氣節的人
縱觀魯迅的一生,是孤獨寂寞的一生。魯迅的輝煌從1919年算起,到1936年去世總共就十幾年的時間。
魯迅的大半生是在漂泊、孤獨中渡過的。另外,魯迅的婚姻也不是很幸福。有時候他就是一個苦行僧,肉體在精神的支配下默默的服著苦役。
魯迅在物質生活上實在沒法與胡適相比。其實,魯迅并不是沒有享受榮華富貴的能力。只是,魯迅是一個精神獨立的文人。不愿為了榮華富貴向人卑躬屈膝。這一點,魯迅就像陶淵明。中國古代文人的氣節在魯迅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上面,我們說了魯迅的許多優點,當然人無完人,魯迅也有一定的缺點:一是魯迅的性格過于剛烈,心腸較硬。二是魯迅過于敏感、常常為了一些瑣碎的事情而小題大做。
對于魯迅的缺點,筆者只是舉出了一二,也許魯迅還有其他的缺點,限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只能舉這么多了。
總而言之,魯迅的優點是多于缺點的,而且,最讓筆者敬佩魯迅的是他有一顆永遠和勞苦大眾在一起的赤子之心。他的一生付出的多,索取的少,這就是他的可貴之處,也是他不朽崇高的地方。
然后是魯迅先生長什么樣:
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發,吸著煙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但實際上,偉人也和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他活著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愿意“親近”他,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然后是長相。黃里帶白的臉:瘦得讓人擔心:頭上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杉;隸體“一”字似的胡須;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
【第2句】: 描寫魯迅形象的句子
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但精神很好;再寫頭發,精神抖擻地直豎著;最后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這也是先生的特征。這一次的描寫是形神兼備的。第三次,作者已經意識到站在眼前的是魯迅先生,由于意外,所以驚異,滿懷感情地注視他,仔細看了先生的面孔、頭發、長衫和煙嘴,這一次的描寫猶如特寫鏡頭。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突出了魯迅置健康于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作者寫自己的感受,側面表現魯迅品格之高尚、精神之偉大,比如,寫先生看了“我”一眼,“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又如,當“我”摸出銀元交到魯迅先生手里又看到那只瘦骨嶙峋的手時,“我鼻子里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這些都烘托出魯迅偉大人格的感人之深。對內山的描寫也是對魯迅先生的一種襯托,內山的“殷勤”,目的還主要在于推銷,同魯迅贈書的真誠形成對比,從而突出了魯迅滿腔熱情地關懷青年工人的成長。本文的環境描寫也是一種襯托,店堂內外的陰冷正是反襯著魯迅贈書的溫暖。
【第3句】: 描寫魯迅的句段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有
夜讀魯迅 總覺得除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等“夕拾的朝花”,魯迅是不宜讓孩子們來讀的?!犊滓壹骸?、《阿Q正傳》尚有可能誤讀出一些趣味來;《祝?!?、《傷逝》則太壓抑、憋悶,讓你只想逃跑;《狂人日記》令人生出許多莫名的恐懼,像狂人一樣怕,總提心讓人吃了去;而讀那些“痛打落水狗”的雜文,又覺得魯迅干嗎非這么刻薄?課本里選了那么多魯迅,并且被老師不厭其煩地肢解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我是早早就讀傷了,在有了選擇的自由時,竟再不能讀他,一放就是十幾年。 人到中年,所遇、所思、所想淤積于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讀他,世事悲涼之感涌起,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以前總認為他是冷的,就像最常見的那尊他的胸像,其實是因為有些話,年少時不能懂?!兑安荨防镉幸黄哆^客》,過客從懂事起就獨自一人不停息地向著前方走,走得衣服破爛、血幾乎流盡,一個小女孩遞給他一塊破布,讓他包扎。(老師說,“破布”象征愛的同情和溫暖)過客先是愉快而感激地接受,卻突然警覺,并決然地將“破布”還給了小女孩,還說:“倘使我得了誰的布施,我就要像兀鷹看見死尸一樣,在四近徘徊,祝愿她的滅亡”。魯迅對朋友說過他的哲學都在《野草》里,然而他又說,并不希望青年人讀他的《野草》,那是“為自己的”,他說“我的思想太黑暗,但究竟是否真確,又不得而知”;而另一些文章是“為別人的”,或可以說為“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以及“也如我青年時候似的正在做著好夢的青年,自覺地刪削些黑暗,裝點些歡容,使作品比較的顯若干亮色”,魯迅希望青年讀的是這些略顯亮色的文章。他是要呵護青年正有的那一點好夢呵。 老師說,像魯迅這樣的戰士,既渴望愛的同情與溫暖,又恐懼并警惕著愛與溫情的牽掛。是夜,我忽然悟到,他還是牽掛了,就在小女孩遞上“破布”的瞬間,就在愛被感受的剎那,他便永遠背負了去。魯迅去世前寫過一篇文章:《我要騙人》,他說“為希求心的暫時的平安,作為窮途的一策,我近來發明了別樣的方法了,這就是騙人”。他騙的是在冬日里為水災募捐的小女孩,他明知捐款到不了災民手里,卻特意破開整錢付了一塊錢,他知道,那“實則不過是買了這天真爛漫的孩子的歡喜罷了,我不愛看人們失望的樣子”。原來,猛士魯迅的最深處是熱且柔軟的,想到這一層我覺得和魯迅親近起來。同時,又更替魯迅感到心的疼痛,當他對國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時,由于心里確有牽掛,痛苦定是更甚、悲哀定是更深的。此刻我覺得魯迅一點點被人吃了去,就像他筆下的戰士“終于在無物之陣中老衰,壽終”,死于“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皻⑷苏摺眳s還是一臉的無辜、或是滿嘴的道理。他們,就不會拒絕愛和同情,非但不拒絕還要多多益善,而且決不牽掛,“于心不忍”對他們只是偶爾的說辭,來得快去得快,他們的內心是堅硬的石頭。吃人的歷史就是這樣寫著的。 以前覺得魯迅是清醒的,甚至是絕望的,他給許廣平的信中說:“而我,卻對未來不抱希望的,我就是要與黑暗搗亂而已”,由此可見他是“真的勇士”,所以也不大替他擔心,仿佛他生而就該擔此重任。但今天想到,這樣一個勇士,一個清醒的、甚至絕望的勇士,核心卻有柔軟的部分。這真的令人憂心了:他不怕嗎? 去世前,魯迅曾說,他沒有完全地說出實話和真話,因為他畢竟是要生活在同類中。魯迅竟也是怕的。 然而先生的內心終是無比強大的,他“要騙人”,卻沒有善及自身而“騙自己”,魯迅最痛恨的便是自欺欺人的“阿Q氣”。大病之中被宣告將死,他沒有為希求內心的平靜而其言也善,他設想若有新式的人依了歐洲人的規矩來問他,是否要請別人寬恕自己,自己也寬恕別人時,他的決定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這虛擬的臨終之言,終是成全了先生在我心中悲涼英雄的形象。人原來是可以這樣為人的。
(這個是我找的,也不錯!不過非原創)
【第4句】: 【魯迅外貌描寫的句子】
少年魯迅: 光溜溜滑滑的皮膚,大大俏皮的眼睛,白白的臉頰,烏黑的長辮,頭戴一頂小小的棉帽,構成了一個聰明活潑的他——少年魯迅.他穿著光亮的絲綢長袍,衣服上繡著龍鳳圖案,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人,希望自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那時,他還是一個少爺——人稱小皇帝.魯迅背起書來真是搖頭晃腦的,他閉著眼睛,連頭上的辮子都跟著晃起來.當有人說了新鮮的話,少年魯迅的眼睛立刻睜得大大的,眼里放射出奇異的光芒.他笑起來,也只是淡淡地抿嘴一笑.如此可見,他可真是一個周家大少爺啊!中年魯迅: 瘦瘦的身體,黃里帶白的皮膚,似乎如同大病愈初的病人一樣臉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個人精神煥發,眼神炯炯有神.他的頭發一根根直直地豎著,沒一根是耷拉著的,都那么長,頭頂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胡須——濃密極了,而且極其像隸書的“一”字.都知道他是誰了吧——中年魯迅.魯迅先生一向習慣穿長衫,手里經常拿著一支安煙.當有人說了可笑的話,魯迅先生就發出發自內心的笑聲,他的笑十分明朗,常常笑得咳嗽起來.魯迅先生常三根半夜寫文章,用筆戰斗一生,被命為“民族魂”.。
【第5句】: 形容魯迅的句子
1961年秋,毛澤東為紀念魯迅八十壽辰,以此為題,寫了兩首七絕: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
七律·紀念魯迅先生
千古文章仰北罡,先生風骨世無雙.
橫眉吶喊人間路,荷戟彷徨月下窗.
蓄熱發春肥勁草,遣溫上筆寫長江.
今生有愿追桃李,同薦軒轅血一腔!
【第1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第2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第3句】: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第4句】: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魯迅·無題)
【第5句】: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
【第6句】: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第7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
布嘎嘎拉WY9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