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人生池莉經典句子
【第1句】: 池莉《煩惱人生》的故事情節
【作品簡析】
一、選擇的困惑
池莉剛剛開始文學創作時由于年紀尚輕,雖然她在學校在農村中體驗到了那種生活的艱辛與苦澀,但她仍用美好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生活,仍然用童年的溫馨的夢想審視人們的現實生活,用詩意般的心靈和美麗的語言歌唱那些糾纏于各種矛盾中的人們,對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她的筆下流淌出的恰似一首首動人的小夜曲,但是在這些詩意小說的背后,卻是對生活艱難發出的詠嘆調。
池莉有著知青生活的經歷,在她剛剛提筆創作時這段生活自然成為她的寫作素材,在對知青生活的眷戀和回憶中描寫了知青生活中的愛情、友誼、理想與憂傷,她以溫泉般的柔情描寫了這樣一群人,雖然他們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之中,雖然他們稚氣未脫,但現實的生活教育了他們,使他們成熟了,懂得了友誼和愛情,知道了生活的艱辛。中篇小說《勇敢如斯》(后改名為《有土地就會有足跡》)即是這段生活的記錄。涉世不深的偉秋宜靠堅定的信心、執著的追求,以純樸為美,以高尚為美,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純情而又帶有浪漫氣質的趙羅娜,愛得深刻又熱烈,雖然遭受到的是心靈痛苦的折磨,收獲的酸澀的苦果,但最終也成為腳踏實地的強者,小說中的另外幾位人物如忠厚的呂煒、樸實的歐光星、失足的容小多也寫得各具個性。這篇小說是池莉以自身的體驗,咀嚼親身的經歷而寫成的,雖然寫得平實,但也顯示出了她善于編織平凡人的平凡的故事。
她的另一篇小說《青奴》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青奴》形象是作品意象的一個載體,通過這一純潔美麗的形象,池莉把詩意的夢幻曲彈奏得如夢如幻、如癡如迷。《青奴》比以一種寫意——象征的藝術模式表現傳統農業文化與城鎮商業文化的沖突。作為一篇寫意象征小說,它保留著一個故事的框架。
澤浩攜青奴從黃埔江回到漢水流域的沔水鎮,給人們帶來了城市的新的生活方式,他使小鎮上的人們從愚昧的生活中學會了講究衛生,學會了美的追求。這些人原來守著肥沃的土地卻擁有貧乏,他們傍依著清靜的河水卻環繞著骯臟,他們這里的男人寧可讓酒灌飽也不用飯菜填飽,他們的女人情愿用蓖子蓖頭也不用河水洗頭。他們的男男女女都喜歡趿著鞋子,邋里邋遢地打發日子。青奴懷抱理想改變這里的一切。
她首先教女人們刷牙、洗發,此前這些女人從不刷牙洗發的。又教會她們開臉,使人變得面目皎潔。治好孩子們的病,使延續了多少代的吃觀音土的習慣絕跡了。澤浩則教男人做生意。這時候他們代表的先進城市文化對落后文化的沖擊與改造。商業的觀念、衛生的觀念、美的觀念開始取代原來自給自足、不講衛生、不知美丑的落后生活方式。更為有趣而深刻的是,作品表現了這兩種文化沖突的復雜狀態,并不是先進的城市文化一來,落后的農業文化就銷聲匿跡了,而是有著拉鋸狀的反復交鋒的過程。
關鍵的問題在于澤浩身上有著濃重的鄉村文化基因。他教會了人們經商做生意,他自己經營的商行卻停業了,因為小鎮上的人們每家商行開業都請澤浩主持,而每次他都喝得大醉,然后就去狂賭一把。“澤浩起初不愿意這樣,但一旦這樣他便不能違例了。他是太陽,應該公正地向每一家灑去陽光。厚此薄彼是家鄉祖祖輩輩深惡痛絕的丑惡行為,澤浩天性就容不得厚此薄彼。”
澤浩的這種想法是一種鄉村情感方式,是一種功利的人情關系。但青奴由于不肯給澤浩錢還賭債而被他殺死后,澤浩也遠走他鄉。這正是鄉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的反撲。更為悲傷的是青奴死后的遭遇,一開始人們準備厚葬她,女人們手掌拍地,“嚎喪嚎出了青奴千般的美麗和萬般的好處。”可是人情薄如紙,傳統的道德偏見很快占了上風。人們對青奴葬禮的改變,說明這時鄉村文化完全淹沒了城市文化。
這篇小說采用了魔幻筆法,讓青奴如一個謎,不說她的身世和來歷,讓青奴生前清白如水,死后藏有大量金珠財寶,又讓同樣來歷不明的德先生為她徇情而死,使青奴成為純潔、正義、善良的象征,批判了人性的丑惡、貶斥了物欲罪惡和世態炎涼。
這篇小說鮮明地體現了池莉對詩意的人性美的歌頌的審美理想,也同樣表達了她對生存選擇的艱難的困惑,對美好毀滅的惋惜和對世俗的諷刺。 下頁>>>
一、選擇的困惑
二、生存的煩惱
三、獨特的視角
【第2句】: 結合池莉的煩惱人生說說什么是新寫實小說
【第1句】: 新寫實小說,是指上世紀八十年代小說創作低谷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傾向,既不同于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于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在社會轉型時期,和“先鋒小說”同時或稍后出現的是“新寫實小說”,“新寫實小說”出現的社會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2句】: 小說通過軋鋼廠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經歷,十分詳盡地展現了當代普通工人所面臨的生活困境和不盡的煩惱:狹小的住房,微薄的工資,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處境,每天上班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擁擠的公共汽車和輪渡,被人誣陷、被領導批評的煩心事,等等;描寫了他在這重重困境中的掙扎、奮斗和心理感受,深刻地揭示出中國當代產業工人生存的困境和無盡的人生煩惱。
【第3句】: 作家池莉有什么經典語句
池莉 說: 生活碎片如同魚鱗,散落在歷史與現實的隱秘角落和路邊草叢里,到處閃現迷人的亮光。
—— 池莉:我很像一只懶貓
池莉 說: 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系,卻只是一種蘇醒。這樣的蘇醒,如偏僻鄉村籬笆上的野玫瑰,花朵開得爛漫,意象上卻單單只有光明,簡。
—— (不詳)
池莉 說: 我最敬畏的物事有一種,便是閑書。是那種真正的閑書。什么才算得是真正的閑書呢?我有我的標準。這里頭的講究便是:作者一定是那種三閑一不閑的人物。三閑當是:身閑、心閑。
—— (不詳)
池莉 說: 人生就是含辛茹苦
—— (不詳)
池莉 說: 我今年將繼續呼吁有制約的發展必須成為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
—— 人大代表池莉:有制約的發展經濟
池莉 說: 說句公道話,近年來,武漢在變好,氣候和綠化越來越好,從大的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城市!
—— (不詳)
池莉 說: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我對任何改編我的影視作品都是滿意的,但不要對這20年內的影視作品抱任何希望。”
—— (不詳)
池莉說: 閱讀、寫作、行走構成我的人生。” “沒有電視、不接電話的生活特別好
—— (不詳)
池莉 說: 無論北京還是上海,以這城市為中心,向外輻射1000公里,不是海洋就是沙漠,但以武漢為中心,向外輻射1000公里,還是人。武漢的‘人’的文化特別出‘生活’的彩。”
—— (不詳)
池莉 說: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我從來沒看過另一只手。” “不能搞形式主義,當務之急是恢復農田的基本水平。” 。
—— (不詳)
池莉 說: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這樣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境界時,人是激憤的,。
池莉 說: 大約是在三年前?或者四年前?或者五年前?我記不清楚了。自從離開學校的數學考試之后,我再也不去記憶任何數字。歲月、金錢、年齡 —— 所有阿拉伯數字,在我這里,一律。
—— (不詳)
池莉 說: 我喜歡寧靜的生活。嚴格地說,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為最初我就是獨往獨來,現在也還是獨往獨來。
—— 池莉:渴望知春
池莉 說: 我對任何改編我的影視作品都是滿意的,但不要對這20年內的影視作品抱任何希望。
—— (不詳)
池莉 說: 我寫每一部作品前都會思考一個字‘變’。
—— (不詳)
池莉 說: 我作品的風格,我不知道,這個問題交給你們的老師解答吧。
—— (不詳)
池莉 說: 我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花朵的生活方式:自然開放,他人可以觀賞和喜歡你,你卻不必應酬任何人。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為最初我就是獨往獨來,現在也還是獨。
—— (不詳)
池莉 說: 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系,卻只是一種蘇醒。這樣的蘇醒,如偏僻鄉村籬笆上的野玫瑰,花朵開得爛漫,意象上卻單單只有光明,簡。
—— (不詳)
池莉 說: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
—— (不詳)
【第4句】: 池莉的《煩惱人生》是歷史小說嗎
不是歷史小說。煩惱人生是池莉的成名作!一個劃時代的作品,開啟了“新寫實小說”這個小說流派,在中國當代文學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煩惱人生》是《池莉經典文集》中的一部,收入了包括《煩惱人生》、《細腰》、《不談愛情》、《太陽出世》、《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
好》、《你是一條河》、《一去永不回》七個中短篇小說。這些小說,可以看出作家聞名文壇初期的溫婉的行文風格。這些小說,一如作家一貫的敘述風格,細膩動
人,而又那么生活化。《池莉經典文集》是池莉精心編撰的中短篇小說集,本書中的小說,不僅好讀,而且耐看。讀這些貼近生活的文字,我們都可以在其中看到真
實的自己!
小說瑣碎地記錄了武漢一名普通工人印家厚從凌晨到晚上一天的生活經歷,最大限度地凸現了主人公所處的煩惱的生存狀態和生命形式:帶孩子、擠公汽、趕輪渡、上班、發獎金、接待日本人參觀……平實地寫出了生活的本色,道出了我們這個社會一個普通工人過日子的辛苦與無奈。 雖然作品只寫了主人公一天的生活,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這個操作工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看到一代人一年或一生的生活。
【第5句】: 煩惱人生的作品分析
《煩惱人生》發表于《上海文學》1987年第8期。
是池莉的成名作。曾榮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和《小說月報》第三屆百花獎。
后收入作家的小說集《煩惱人生》之中。作為“新寫實”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創作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現了明顯的轉變,她終于頓悟“我們今天的這生活不是文學名著中的那生活”,開始去掉哪些詩意和浪漫,努力去關注普通人的生活,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
《煩惱人生》就是這種思考和探索后的代表作。主題: 小說通過軋鋼廠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經歷,十分詳盡地展現了當代普通工人所面臨的生活困境和不盡的煩惱:狹小的住房,微薄的工資,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處境,每天上班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擁擠的公共汽車和輪渡,被人誣陷、被領導批評的煩心事,等等;描寫了他在這重重困境中的掙扎、奮斗和心理感受,深刻地揭示出中國當代產業工人生存的困境和無盡的人生煩惱。
人物形象: 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位善良忠厚、掌握著現代化操作技術的鋼鐵工人。年輕時曾經對人生充滿理想,隨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03066著社會變動和年齡的增長,他離開了插隊時的農村回城,進廠,結婚,有了孩子,成為現實中的丈夫、父親、工人、師傅,吃力地扮演者生活中的各種角色,承擔著繁多而沉重的責任。
年輕時的理想被成年累月的單調繁瑣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無法處理的情感矛盾徹底瓦解了。小說十分詳盡地展現了印家厚一天之中所面臨的困境:狹窄、擁擠的住房,還面臨著即將拆遷的命運;清晨,為上廁所和洗漱而匆忙的排隊;上班途中,擁擠的公共汽車和因帶著兒子產生的糾紛;本應到手的一等獎金,被莫名其妙的取消;老父親的生日臨近,想買禮物卻又囊中羞澀;中午吃飯,買來的菜里居然有條肥肥的蟲子;想報考電大,又受到領導的阻撓;難忘的初戀,和必須回避的女徒弟雅麗的感情……。
晚上,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到床上時,已經是深夜十一點三十六分了,回想一天的林林總總,印家厚對自己說:“你現在所經歷的這一切都是夢,你在做一個很長的夢,醒來之后其實一切都不是這樣的。”印家厚的一天是那樣的漫長和難耐,這種漫長和難耐不僅來自于生活過程本身——中國當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來自于由于困窘的生存現實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歷程。
印家厚收到好友江南下的來信,信中談到了當年的知青生活和印家厚的初戀……。初戀的難忘與少年時代的理想破滅和失落,使印家厚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但是嚴峻的現實又要求他必須面對這一切。
小說十分準確地把握住了印家厚這種由生存窘況轉化而來的心理氛圍:一種對生活難以言說的無奈和對未來生活的希冀與渴望交織成一種復雜的情緒——煩惱。藝術特色: 作為“新寫實”的代表作,《煩惱人生》無論從藝術風格還是表現手法來看,都顯示了新寫實小說的創作特色。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關注日常生活。在作品中看不到重大事件和歷史風云的變幻,只有我們天天都可以遇到的生活瑣事:吃飯、擠公共汽車、上班、照顧孩子、給老人祝壽等等。
小說真切細膩地描摹了主人公印家厚一天的日常生活及煩惱的心理狀態,讓讀者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審視自己的生存境遇,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讀者與作者之間建立一種平等對話的關系。其次,平易通俗的語言。
池莉為了真切地展示生活的世態、人情,運用世俗化的平易的語言,注意語言的本真彩色,不回避粗俗,使小說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中顯現出獨有的情趣。比如,在輪渡上工人之間的對話:“去蛋!什么體力腦力”,“中聽有屁用!人家周繼紅,小丫頭片子,就憑一個斤斗往水里一栽,一塊金牌……”幾句生動有趣的粗言俗語把普通工人豁達、質樸的性格勾勒得十分清楚、真切。
小說中,印家厚與妻子的對話同樣充滿了濃重的生活情趣。第三,生活流式的敘述形態。
現實生活本來就具有的節奏性、隨意性和多變性,為生活流的技巧運用提供了展示日常生活之美的可能性。池莉憑借自己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縝密的虛構能力,把現實生活秩序打碎后按照特定的藝術規律重新組合,建立起了一個“仿真想象”(池莉語)的生活空間。
比如,印家厚早晨排隊洗漱、上廁所的生活細節,既突出了因狹窄、擁擠的住房條件,導致了人際關系的冷漠,又保留了現實生活得快節奏、隨機緣的原生態;公共汽車上的擁擠和爭吵,既反映了城市交通的超負荷與人們緊張的心理,又透露出生活流程自身的節奏性和偶發性,還增加了讀者閱讀的親切感。
【第6句】: 池莉關于生活的名言
1 生活碎片如同魚鱗,散落在歷史與現實的隱秘角落和路邊草叢里,到處閃現迷人的亮光。
2· 我喜歡寧靜的生活。嚴格地說,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為最初我就是獨往獨來,現在也還是獨往獨來。 ·
3· 我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花朵的生活方式:自然開放,他人可以觀賞和喜歡你,你卻不必應酬任何人。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為最初我就是獨往獨來,現在也還是獨往獨來。
4· 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系,卻只是一種蘇醒。這樣的蘇醒,如偏僻鄉村籬笆上的野玫瑰,花朵開得爛漫,意象上卻單單只有光明,簡單,敦厚與寧靜。
【第7句】: 池莉關于生活的名言
生活碎片如同魚鱗,散落在歷史與現實的隱秘角落和路邊草叢里,到處閃現迷人的亮光。
· 我喜歡寧靜的生活。嚴格地說,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
因為最初我就是獨往獨來,現在也還是獨往獨來。· 我對任何改編我的影視作品都是滿意的,但不要對這20年內的影視作品抱任何希望。
· 我寫每一部作品前都會思考一個字‘變’。· 我作品的風格,我不知道,這個問題交給你們的老師解答吧。
· 閱讀、寫作、行走構成我的人生。·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我從來沒看過另一只手。
· 我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花朵的生活方式:自然開放,他人可以觀賞和喜歡你,你卻不必應酬任何人。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是江湖之外的江湖人,因為最初我就是獨往獨來,現在也還是獨往獨來。
· 我對于我所有的影視改編作品都很滿意,我收了錢,賣了改編權,就絕不說一個“不“字!· 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
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系,卻只是一種蘇醒。這樣的蘇醒,如偏僻鄉村籬笆上的野玫瑰,花朵開得爛漫,意象上卻單單只有光明,簡單,敦厚與寧靜。
· 我六歲就開始寫作,日記、詩歌、散文,從小就覺得自己天生是當作家的命!”——池莉談她如何寫上作家之路。· 說句公道話,近年來,武漢在變好,氣候和綠化越來越好,從大的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城市!·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我對任何改編我的影視作品都是滿意的,但不要對這20年內的影視作品抱任何希望。”· 閱讀、寫作、行走構成我的人生。”
“沒有電視、不接電話的生活特別好· 無論北京還是上海,以這城市為中心,向外輻射1000公里,不是海洋就是沙漠,但以武漢為中心,向外輻射1000公里,還是人。武漢的‘人’的文化特別出‘生活’的彩。”
·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我從來沒看過另一只手。” “不能搞形式主義,當務之急是恢復農田的基本水平。”
——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池莉最關心的就是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業問題,這些問題她都在會上義正詞嚴地提出·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這樣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境界時,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
人們不愿意輕易相信什么。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
人生的第二重境界時,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后發現自己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終生。人生到達第三重境界時,茅塞頓開,回歸自然。
——池莉《人生的三重境界》· 大約是在三年前?或者四年前?或者五年前?我記不清楚了。自從離開學校的數學考試之后,我再也不去記憶任何數字。
歲月、金錢、年齡 —— 所有阿拉伯數字,在我這里,一律都是含糊不清的符號。對于我來說,所有數字都沒有重要意義,數字記載積累,提醒囤積,而我的生命就是用來揮霍的。
——《生命是用來揮霍的》· 有一種春,是無法守候的。這就是人生的春。
人生的春往往與年齡沒有關系,卻只是一種蘇醒。這樣的蘇醒,如偏僻鄉村籬笆上的野玫瑰,花朵開得爛漫,意象上卻單單只有光明,簡單,敦厚與寧靜。
——《熬至滴水成珠》· 我最敬畏的物事有一種,便是閑書。是那種真正的閑書。
什么才算得是真正的閑書呢?我有我的標準。這里頭的講究便是:作者一定是那種三閑一不閑的人物。
三閑當是:身閑、心閑、歲月閑。一不閑則是:生平筆頭從不閑。
——《買酒記》· 人生就是含辛茹苦· 我今年將繼續呼吁有制約的發展必須成為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 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么閱讀就像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