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道超車-生活
初到英國,沉醉于只有明信片上才得一見的風景。更要命的是,這樣的美景,你只能用眼睛捕捉,不能用相機留念。我們行駛在鄉間小路,時速不低于70公里,罕有堵車,亦沒有多余的地方容你小駐拍照,那些稍縱即逝的美景,只能停留在記憶中。
印象還在狄更斯《霧都孤兒》時代,以為英國陰冷潮濕,時刻需備傘。來這里才發現這里碧空白云,艷陽高照,大約是沒有霾的保護,紫外線極強,第一次領悟到防曬霜的作用:緩一刻涂抹,身上就會曬出紅疹,痛癢難挨。
首夜入住索爾茲伯里。精致的酒店外有大片沿河草地,河里的天鵝時而擺出個心形,時而擺出個蘭花形,我們在中國需買門票才能欣賞的動物,在這里能自由欣賞。
次夜入住拜伯里法院酒店,該酒店建于1633年,車駛入時誤以為闖進電影里的莊園,光門口站崗的松柏,看上去就有千年歷史才能拗出那樣滄桑扭曲的造型。這個被稱為法院酒店的古建筑,前身或許是法院的緣故,所以直到今天看起來都氣勢恢宏,肅穆莊嚴。事實上,去英國,你就是去尋歷史的足跡。在索爾茲伯里那夜,我們隨便走進一家酒吧喝啤酒看球賽,就發現酒店墻上寫著“自1411年起開始營業”。我難以想象這家酒店的繼承者究竟有多安定的心,才能在這樣一個小鎮上堅守祖業。
英國人的性格很奇特。他們要么是以歷史為榮,要么是生性古板,墨守成規。一路開車北上,經常看到一些村莊維持著幾百年前的模樣,外觀看起來搖搖欲墜,墻面斑駁風化,時不時就有拯救性修護工程正在進行。可能是氣候宜人,讓這里的古建筑得以完整保存,即使是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的今天,英國的夏天還要蓋被子。否則多偉大的建筑,都能被掛滿外墻的空調機給糟蹋了。
但這種對歷史的精心維護,也有要人命的地方。
首先英國的網絡建設一塌糊涂。我一出機場即買一張無線上網卡。
對我這樣一個現代的中國人而言,我可以沒有電話,但我不能沒有手機上網功能。我所有的支付、運動、朋友圈、工作圈、信息交互臺,全靠移動互聯網。
這玩意兒,英國沒有!
我付了35英鎊無線上網卡,然后用兩天搞明白,這其實是一張去掉“線上”兩字的卡,也就是“無網卡”。本來用著谷歌地圖導航中,導到荒山野嶺關鍵時刻,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突然沒網絡了!對我這樣一個萬事問微信百度的人來說,幾近崩潰狀態。突然從現代人打回原始人,才想起來還有一個未升級功能叫“用嘴問”。
然后就挨家挨戶敲門,被主人無比熱情迎進家中,基本都是老頭老太,先跟人扯天氣,扯從哪兒來,扯家族歷史,扯風土人情,最后等老人家過足了聊天的癮才張口問路。這時候才知道,英國是不需要網絡的,因為當地人會熱心地帶你去你要去的地方。
我從一個做啥都要趕熱,不然就沒了的地方過來,被時光穿梭機送回慢生活時代。有時候看看當地人與世隔絕,不知啥叫“周邊快查”、“咕咚運動”、“美圖秀秀”,更勿提手機淘寶、一號店送貨上門的生活狀況,各家門口都開著菜園,后院養著牛馬豬,我就忍不住懷疑他們飯桌上吃的食品都自產,電腦手機都不用的。
事實上,真不用。
我現在在酒店的休息室里寫文章,一會兒好發回中國。因為屋里沒有網,我曾去前臺請求:如果沒有無線網,給我根網線也行啊!我接電腦上。前臺回答:沒有。我們這里都是古建筑,不能到處鑿洞,所有設備就接到大門口。
當我在英國租車公司現場,用微信支付快速還款提高限額的時候,當我按著對講鍵安排萬里之外的員工將合同發來我E簽送回的時候,當我指著手機屏上實時傳遞的字,告訴收銀員“這筆錢你沒刷上,你得再刷一遍,不然你就吃虧了”的時候,英國人充滿疑問地問我:“這是什么?”看來,中國落后了幾百年,直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才終于抓住了彎道超車的機會。